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土著如何保護加拿大的環境

      .在加拿大,許多人認為殖民主義是一個歷史問題,但在當下仍然根深蒂固。若以國家最初的管理者為主處理這些事件,則可以讓土著人民重新與他們的土地和文化建立聯繫。如此,更可以重塑土著民族與非土著加拿大之間的關係,為真正和解奠下基礎。

      今天,在一些科學家稱之為“第六次大滅絕”的全球生態崩潰中,人們越來越普遍認識到,土著人民可以展示出一條更可持續的前進道路,一條其他社會可以學習的道路。 這是因為他們與環境的關係建立在尊重和互惠的基礎上,也因為他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巨大、卻往往被低估的貢獻。

加拿大各地的“土著守護者”運動,旨在管理他們的傳統土地和水域,重新定義何謂保護

      多爾西·梅內斯是其中一位守護者,用“雙眼觀察法”,即一隻眼睛發揮土著認知之長,另一隻眼睛運用西方科技之巧,且同時雙眼並用觀察世界。她說:“從事這份工作讓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和教義有了深入的瞭解。這是一段漫長的學習之旅。” 

   守護者是傳統領地的“眼睛和耳朵”,是訓練有素的專家,負責支援監管土地和水域 

     加拿大得天獨厚,從太平洋、大西洋到北冰洋,擁有15個陸地生態區和生態財富;佔有世界北方森林的28%;而全球溫帶森林,單是卑詩省就有25% 。加國擁有約80,000種物種、全球25%的濕地、全球20%的地表淡水以及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

      但與其他地方一樣,這種生物多樣性受到棲息地喪失和退化、過度開發、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威脅。 最近的國家評估發現,20%的量測物種面臨一定程度的滅絕風險,其中873個物種嚴重瀕臨滅絕,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侵犯了牠們的棲息地。


 

馴鹿是加拿大北極地區的標誌性物種,近年卻因人為侵擾,逐漸棲息地喪失而面臨生存威脅

       加拿大去年12月主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來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 目前,加拿大12.7%的陸地和9.1%的海洋被列為保護區。 聯邦政府承諾到2025年保護加拿大25%的海洋、陸地和淡水,並努力到2030年保護30%,這與到2030年保護30%地球的全球目標一致。

      但即使政府充分承諾,世界第二大國要按時實現這些目標,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土著和非土著專家都表示,如果不認識到土著主導的保護舉措行之有效,這些目標就無法實現。

      伊爾努民族成員兼原住民領導計劃主任瓦萊麗·庫爾圖瓦說:“到2030年,我們必須將這些地區的全國網絡擴大一倍以上,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加拿大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是為土著人民的工作提供支持、支持和資助。”



一角鯨主要在北極海域出沒,牠的的犄角就像雷達一樣,具有感測能力,可以接收海裡鹽度、溫度和壓力變化,再把訊息傳達至大腦

      加拿大公園和荒野協會高級戰略顧問艾莉森·伍德利表示,土著保護模式並非新生事物,“但在社會和政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和認可,卻是最近的事。”

      庫爾圖瓦表示,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加拿大建立的絕大多數保護區都是由土著人民領導或共同領導的,他們的雄心遠遠超出政府和全球的目標。她說:“平均而言,在加拿大,若土著人民主管,他們的景觀得到60%以上的保護。”

一角鯨主要在北極海域出沒,牠的的犄角就像雷達一樣,具有感測能力,可以接收海裡鹽度、溫度和壓力變化,再把訊息傳達至大腦

      土著主導的保護雄心,從齊基克塔尼因紐特人協會致力於在紐納武特近海豐富多樣的北極水域建立一個108,000平方公里的國家海洋保護區,到北部馬尼托巴省的薩伊西德內第一民族,旨在保護整個50,000平方公里的海豹河流域,例子不勝枚舉。

      像這樣的舉措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們已顯示出一些進展跡象。 在薩伊西德內和其他三個原住民發起運動後,加拿大和馬尼托巴政府已同意就是否將海豹河流域建立為土著保護區進行可行性研究。


泰德內·內內(Thaidene Nëné)土著保護區,由原住民治理,佔地26,000平方公里

      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民族提出土著保護區(IPCA),植根於土著法律、治理和知識體系。這些區域總共保護超過5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新建議還在不斷增加。在土著領導倡議的監督下,土著守護者計劃的快速發展,表明加拿大土著主導的保護背後的動力。

      守護者管理保護區並恢復野生動植物。他們對制定使用土地和海洋計劃至關重要。同時,他們測試水質並監測資源開發。至於守護者計劃的宗旨,則是謀求消除年輕人與長輩之間的隔膜、促進土著語言、文化和傳統知識的傳播,幫助土著民族恢復和收回因殖民統治而失去的一切。

努納武特地區的北極熊

                 土著主導的保護雄心,從齊基克塔尼因紐特人協會致力於在紐納武特近海豐富多樣的北極水域建立一個108,000平方公里的國家海洋保護區,到北部馬尼托巴省的薩伊西德內第一民族,旨在保護整個50,000平方公里的海豹河流域,例子不勝枚舉。

               像這樣的舉措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們已顯示出一些進展跡象。 在薩伊西德內和其他三個原住民發起運動後,加拿大和馬尼托巴政府已同意就是否將海豹河流域建立為土著保護區進行可行性研究。

      泰德內·內內(Thaidene Nëné)土著保護區,由原住民治理,佔地26,000平方公里

            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民族提出土著保護區(IPCA),植根於土著法律、治理和知識體系。這些區域總共保護超過5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新建議還在不斷增加。在土著領導倡議的監督下,土著守護者計劃的快速發展,表明加拿大土著主導的保護背後的動力。

      守護者管理保護區並恢復野生動植物。他們對制定使用土地和海洋計劃至關重要。同時,他們測試水質並監測資源開發。至於守護者計劃的宗旨,則是謀求消除年輕人與長輩之間的隔膜、促進土著語言、文化和傳統知識的傳播,幫助土著民族恢復和收回因殖民統治而失去的一切。

泰德內·內內土著保護區係北方森林過渡到北極苔原的地方

梅內斯在土著傳統的領土捕魚

      儘管土著知識體系存在了數千年,並展示了豐富的智慧,但仍難以獲得認可。西方科學堅持自己是以事實為基礎,所以應該主導決策。不過梅內斯已感受到社會的轉變,觀察到土著人和非土著人都在努力合作。 在這一轉變中,希望已經紮根。她說: “人們現在實際上正在傾聽。 對我來說,成為一名守護者意味土著人民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將永遠在這裡。不要試圖與我們作對,開始與我們合作吧。”



         








 



泰德內·內內土著保護區係北方森林過渡到北極苔原的地方


梅內斯在土著傳統的領土捕魚

      儘管土著知識體系存在了數千年,並展示了豐富的智慧,但仍難以獲得認可。西方科學堅持自己是以事實為基礎,所以應該主導決策。不過梅內斯已感受到社會的轉變,觀察到土著人和非土著人都在努力合作。 在這一轉變中,希望已經紮根。她說: “人們現在實際上正在傾聽。 對我來說,成為一名守護者意味土著人民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將永遠在這裡。不要試圖與我們作對,開始與我們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