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COP28草案因化石燃料遭受強烈反對

 

      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大會主席係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賈柏,於峰會落幕前一天(2023年12月11日)公佈新的氣候協議草案,呼籲 "以公正、有序且公平合理的方式"來減少消耗和生產化石燃料, "藉以在2050年之前或左右達成淨零"。不過,一些國家對草案沒有再提擬 "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表示強烈反對。歐盟的一名代表稱該草案“不可接受”,並表示歐盟可以放棄,一走了之

OP28協議草案不見"淘汰"化石燃料

非政府組織"全球公民"副主席羅德爾認為,"逐步減量"還不夠,協議內文"應該明確要求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且"必須擴及燃煤之外,不僅限於能源產業,而是遍及經濟整體"。原本超過100個國家表示支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但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日前致函多國,主張反對協議文本中任何針對化石燃料、而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提案。氣候行動倡議者、低窪島國與歐洲聯盟一直敦促加入"逐步淘汰"這一用語國際媒體報導,許多國家於談判過程中,希望最終決議採用"逐步減少"或"有秩序地減少"等折衷用詞。

環保維權人士11日在COP28大會上抗議沒有結束使用化石燃料


         出席高峰會的所有198個國家對草案文本的看法必須達成一致,否則草案就無法通過。各國之所以對草案文本咬文嚼字,理由很簡單,因為文字少少的差別,就足以改變各國所應負的義務。有些國家對協議草案表示樂觀,但處於氣候變化前沿的國家,已經受到海水上升的威脅,暴風雨正在奪走他們的姓命,那容日月蹉跎,於是群起譴責。小島嶼國家聯盟的一名代表表示:“我們不會簽署死亡證明。”他補充說,如果沒有“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堅定承諾”,聯盟不會同意這份文本。

 小島嶼國家聯盟代表譴責草案


         今年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的一年,許多氣候記錄都被打破。然而,高峰會在阿聯酋的杜拜舉行。誰都知道,阿聯酋是世界十大產油國之一。還有,大會主席賈柏的石油公司計劃擴大產能。 據英國廣播公司獲得的文件顯示,阿聯酋計劃利用其作為東道主的角色來達成石油和天然氣交易。賈柏先前表示,他在推動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採取行動方面處於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作為再生能源公司馬斯達爾(阿布達比附近的一座規劃新城)的董事長,他還負責監督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技術的擴張。人們不禁要問,在石油國家舉行氣候高峰會:COP28真能改變什麼嗎? 

由石油公司董事長主持COP28氣候談判,能不引起爭論嗎?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額爾金石雕為希臘人呐喊不平

   額爾金石雕從希臘最神聖的地標上拆下來,毫不客氣地運往英國,200多年後,仍然為絕大多數希臘人呐喊不平。這些石雕原藏於雅典衛城的巴特農神廟,是額爾金在一次無情的帝國盜竊行為中偷走的。希臘人為了拒絕英國對古代寶藏的所有權主張,所以反覆強調這是巴特農石雕。 

       希臘和英國對於是否應該將石雕歸還雅典一直存在分歧 

 

      在雅典熙來攘往市中心,無論是老人或年輕人,都達成最可預見的共識。 21歲的見習飛行員梅琳娜·彼得魯說:“我的意思是,巴特農神廟和雕塑屬於希臘。是的,我們要說一句公道話。首相對《蒙娜麗莎》的評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將英國擁有石雕比作將這幅名畫切成兩半,一半在羅浮宮,一半在另一個國家。英國偷走這些雕塑,正是這麼做,所以根本不公平。” 


      英國記者尼克·畢克問,搬動大理石不會嚴重危害雕塑的楣板嗎? 英國政府說,雕塑留在大英博物館會更安全,對嗎?“我以前住在倫敦,我記得有一天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屋頂漏水。可是他們說,石雕需要留在倫敦,因為他們的條件更好!不,它們需要回到希臘的家。” 


      希臘堅稱額爾金勳爵在奧斯曼帝國期間非法拆走這些雕塑 

 

      在衛城腳下有一座博物館,專為收藏丟失的石雕而建,開放14年,仍在等待物歸原主。在建築內部,突出顯示巴特農神廟缺失部分的輪廓,並解釋它們目前所在的位置。包括意大利在內的其他國家已表示準備歸還一些珍貴的希臘文物,但英國尚未跟隨。 


      英國首相辛偉誠取消與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的會晤,這無助於增進人們對英國的好感。如果辛偉誠認為取消唐寧街10號會談只是茶杯裡的外交風暴,那麼他就錯了內閣部長阿多尼斯·喬治亞迪斯2023年11月28(週二)晚上告訴畢克: “我感到被冒犯了,每個希臘人都生氣。” 


      “我尊重你們的總理,但他犯了一個錯誤。這對我們的關係來說是悲傷的一天。” 喬治亞迪斯也是新民主黨的副總統,該黨在今年的希臘全國大選中大獲全勝。 

巴特農神廟遺址的景色 

 

      關於歸還石雕的核心問題,他說每個公民,無論是任何黨派,都一致認為應該歸還。“巴特農神廟不僅屬於希臘人民,而且屬於所有文明人民。它代表催生民主、哲學、詩歌、藝術和人權的古典思想。” 他表示,這些雕塑遠離真正的家園是一種“恥辱”,並希望大英博物館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出路”來擺脫困境,因為這不是雕塑的錯。 


一位女士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觀看帕德嫩神廟雕塑展覽的一部分    


     雅典街頭現在已經裝滿了聖誕裝飾品。但博物館的慈善捐贈減少了。 49歲的伊利亞斯說:“這一切都是為了錢。博物館的繁榮在於展示所有這些令人驚嘆的歷史作品,如果他們失去了這些大理石,那麼大英博物館將不再是大英博物館。” 如果它們返回雅典呢? 民族情緒會怎樣?伊利亞斯說:“希臘人會非常非常高興。英國人民非常通情達理,我認為他們也會很高興。這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 

 
 

 
 

 

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倫敦的怪異景點

 

      在新冠疫情之前,倫敦是世界上遊客最多的都市之一,每年接待超過2,100萬國際遊客,還有來自英國各地的人。從國會大廈到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到邱園等典型景點,全世界的人都耳熟能詳, 即使是從未親臨其境的人。然而現在流行沉浸式旅遊,有些遊客希望能夠找到旅遊書沒有提到的地方。在這方面,倫敦確實有一系列鮮為人知、甚至是非常怪異的地方。例如:

密特拉神廟(London Mithraeum) 

       倫敦是歷史悠久的金融區,經常與象徵有利可圖的牛市聯繫在一起,但它也是屠殺神牛的地方。 公元前240年左右,即羅馬人建立倫蒂尼恩(倫敦市一帶)定居點約兩個世紀後,在沃爾布魯克河 (現已覆蓋)沿岸建造一座地下神廟,供奉神秘的密特拉。據說他頭戴獨特圓錐形帽,住在一個黑暗無窗的洞穴,殺死了這頭力大無比的公牛。

倫敦密特拉博物館最適合歷史愛好者,擁有最重要的羅馬出土文物 

      人們對密特拉神廟知之甚少,信徒包括商人、行政人員和士兵,只是這座神廟已經消失了近2,000年,直到1954年才在建築工程中出土。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考古發現,所以引起公眾極大興趣。 

       重建後的密特拉神廟現位於彭博大樓下方,靠近原址,砲台街車站對面。街上行人匆匆走過,遊客不妨深入地下7 米,欣賞現場的聲光秀,這場表演將昔日神廟與宗教儀式繪聲繪影,同時掛上羅馬時代的出土文物,從陶片到動物骨頭,讓人得以一窺3世紀的倫蒂尼恩。 

交叉骨墓地(Crossbones Graveyard) 

      令人毛骨悚然的交叉骨墓地位於碎片大廈(Shard)陰影下的一條安靜小街,距離博羅市場的旅遊人群僅5分鐘步行路程。它坐落在一個後中世紀墓地的遺址上,估計埋葬著大約15,000名貧民的遺骸,其中許多是妓女和兒童。 這個墓地曾經遍佈貧民窟,被倫敦最臭名昭著的造幣廠包圍,直到1853年才關閉。20世紀90年代,建築工人挖掘倫敦地鐵銀禧線的隧道,發現頭蓋骨和白骨,之前基本上不為人所知。 

交叉骨墓地的雕像 

      隨後,當地發起一場運動,將一個廢棄的工業場地改造成一個寧靜的紀念花園,旨在紀念埋在地下“死去的賤民”,並為當今的遊客提供一個沉思默想的空間。 在花壇、樹木和池塘之間,有一系列神龕、紀念碑和對逝去的親人致哀:從扭曲的彩色織物和詩歌片段到雕像和雕塑。 每月23日19:00還會舉行“紀念賤民,不論生死”的守夜活動。 

交叉骨墓地位於倫敦最臭名昭著的貧民窟 

"上帝的垃圾場"( God's Own Junkyard) 

      走進上帝自己的垃圾場(世界上收藏最多霓虹燈和招牌的倉庫),感覺就像被一個巨型的彈子機彈來彈去。 這裡的藝廊和商店令人目不暇給,位於沃爾瑟姆斯託的一個工業區,設有精釀啤酒廠、機械和家具作坊,由已故藝術家克里斯·布雷西於20世紀80年代創立。他曾經參與製作《蝙蝠俠》和《大開眼戒》等好萊塢電影,並為特納獎得主藝術家馬丁·克里德和攝影師兼導演大衛·拉查佩爾等設計標識。 

上帝垃圾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燈和招牌倉庫 

      牆上掛滿鮮豔的粉紅色、藍色、綠色、黃色和無數其他顏色的霓虹燈,為酒店、脫衣舞俱樂部、雞尾酒和可口可樂做廣告。 有些打出神秘的標語,例如“總是你最喜歡的罪惡在折磨你”,另一些則描繪BBC1音樂節目《流行音樂之巔》和倫敦地鐵的標誌。 這裡有很多有趣的並列:自由女神像揮舞著光劍,聖母瑪利亞身上戴著光環。還有一家名為“搖滾司康”的咖啡吧,在搖滾和80年代的流行音樂中供應油煎菜和忌廉茶。

維克多溫德珍品、美術與自然史博物館( The Viktor Wynd Museum of Curiosities, Fine Art & Natural History) 

      維克多溫德珍品、美術和自然史博物館並不適合所有人。遊客一踏入臨街的苦艾酒酒吧,斑馬、河豚、劍齒虎等動物頭蓋骨和骨骼從牆壁伸出,從天花板垂下。 然後,他們沿著螺旋樓梯走下,便進入一座充滿恐怖的房間。

參觀維克多溫德珍品、美術和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一次超現實、有時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體驗 

      地下室狹小而幽閉,一排排櫥櫃,裡面裝滿時而可怕、時而恐怖、時而令人困惑、時而怪異的物品。 除了最頑強的遊客之外,其中許多作品也會讓所有人反胃:疥蟎蠟模型、馬胃裡的馬蠅幼蟲保存在罐子裡、單手蹣跚學步的人體模型、長長的人類頭髮。 它們與“獨角獸的尾巴”和“魔法茶杯”等俏皮玩意兒坐在一起。 還有一系列晦澀難懂的書籍,包括《偽造展覽家禽的藝術》和《薯仔的歷史和社會影響》,以及一些兒童不宜的書籍。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讓你又愛又恨的地方。

 

 


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洛杉磯的山羊救火隊

      受到極端氣候變化與嚴重乾旱影響,這些年美國西部森林野火頻傳,經常一發不可收拾、一燒就是好幾個月,以致洛杉磯消防隊員疲於奔命。他們無計可施,想到山羊吃草,可以啃食極度乾燥的植被,於是在郊外的丘陵地上放牧山羊,幫助清除可能在火焰中燃燒、甚至威脅到周圍房屋的雜草。這群超萌"救火隊"不負使命,靠"吃草"築起防線,降低發生野火的機率。

                                            山羊救火大軍

為了控制野火災情,加州牧羊人崔伊經營 "啃火公司",擁有700隻山羊。這是一家家族企業,向城市機構、學校和私人客戶出租山羊。山羊可以輕易在消防員難以到達的陡坡、山峰縫隙中啃草,將易燃的灌木和雜草全數清除。崔伊表示,無論他帶著羊群走到哪都受到熱烈歡迎。羊想吃草、居民希望草被啃掉,所以“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加州對抗野火這種新秘密武器,最近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不得不擴大羊群。

      羊想吃草、居民希望草被啃掉,“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他說:“我認為,隨著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個構思和環境影響,他們會更加意識到需要用哪些方法來清除雜草和保護景觀免受火災。因此,出租山羊肯定有更大的需求,而且這種勢頭會不斷增長。

      自1980年以來,加州一直處於撲滅野火的中心,野火變得更加頻繁、更具破壞性、規模也越來越大。據加州消防局稱,2021年,加州面臨“前所未有”的火災情況,僅一場火災就燒毀了超過96萬英畝。儘管適時的降雨可以帶來一些緩解,但整體情況依然嚴峻。 該州2022年的野火季節被描述為“溫和”,火災面積還是過30萬英畝,而5年平均火災面積為230萬畝。今年8月,加州比平均水平涼爽濕潤。 儘管如此,仍有超過25萬英畝的土地被燒毀,4人死亡。

                  山羊舌頭和嘴唇靈巧,胃部強壯,很適合啃食灌木

 研究表明,氣候變遷導致更熱、更乾燥的情況,是增加火災風險和嚴重程度的關鍵因素。但也有研究表明,土地管理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因為枯樹和乾灌木的堆積會產生危險的燃料,可能導致嚴重火災。土地管理者傳統上依靠除草劑和體力勞動來減少灌木和乾燃料,但各機構和城市官員也在嘗試其他可能更永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例如山羊。

    山羊群可以輕鬆在人們難以到達的陡坡中啃草,將易燃的灌木清除,降低野火的威脅。  

      崔伊說:“山羊是天生的登山者,可以毫無問題地爬上陡峭的山坡,進入通常對人類來說非常困難的角落和縫隙;同時,牠們幾乎什麼都吃。“ 

                   山羊群每年兩次訪問西沙加緬度,以清除可能造成火災風險的灌木叢

  在洛杉磯縣的格倫代爾市,300隻山羊正在韋爾杜戈山的山脊上辛勤工作,在兩週內清理了14英畝的土地。該市被列為 "火災危險極高 "地區。為了降低風險,格倫代爾消防局植被管理檢查員帕蒂·蒙多自2018年以來一直租用崔伊的山羊。他們的目的是在住宅和空地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這樣,如果發生火災,就可以減緩火勢或完全消滅火頭。設立緩衝區有助於保護房屋免受火災,這在一個超過60,000個社區面臨野火風險的州至關重要。

與其他有蹄類動物不同,山羊的嘴巴窄而深,能夠選擇灌木啃食。牠們用後腿站立,平均身高為6.7英尺,舌頭和嘴唇靈巧。朗博稱,“牠們還具有解毒化合物的能力,因此可以吃有毒植物。”

 山羊在控制入侵物種方面也很有用,例如非本地黑芥菜。山羊排出種子,與其他動物的消化種子不同,因為它已經沒有生命,不會再次生長。

 一項關於森林使用山羊的研究發現,山羊對减少植物覆蓋率產生“重大影響”:覆蓋率減少87%,高度減少92%。 山羊不一定是管理景觀的唯一方法,但以這種方式利用野生動物“應該成為我們對抗野火時工具箱的一部分”(朗博)。

   崔伊向城市機構出租山羊以清理山坡上的灌木叢,他說這些動物可以到達工人通常無法到達的地方

      朗博關心牧羊的全年成本,因為不能長期關在一個棚子裡,需要不時遷徙到有得吃的地方。然而,對於那些喜歡看到山羊在加州灌木叢中咀嚼的人來說,好處不僅僅是成本和影響。 崔說:“這是一種有意識的努力,旨在讓事物回歸自然狀態。而且,牠們有趣得多。”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土著如何保護加拿大的環境

      .在加拿大,許多人認為殖民主義是一個歷史問題,但在當下仍然根深蒂固。若以國家最初的管理者為主處理這些事件,則可以讓土著人民重新與他們的土地和文化建立聯繫。如此,更可以重塑土著民族與非土著加拿大之間的關係,為真正和解奠下基礎。

      今天,在一些科學家稱之為“第六次大滅絕”的全球生態崩潰中,人們越來越普遍認識到,土著人民可以展示出一條更可持續的前進道路,一條其他社會可以學習的道路。 這是因為他們與環境的關係建立在尊重和互惠的基礎上,也因為他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巨大、卻往往被低估的貢獻。

加拿大各地的“土著守護者”運動,旨在管理他們的傳統土地和水域,重新定義何謂保護

      多爾西·梅內斯是其中一位守護者,用“雙眼觀察法”,即一隻眼睛發揮土著認知之長,另一隻眼睛運用西方科技之巧,且同時雙眼並用觀察世界。她說:“從事這份工作讓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和教義有了深入的瞭解。這是一段漫長的學習之旅。” 

   守護者是傳統領地的“眼睛和耳朵”,是訓練有素的專家,負責支援監管土地和水域 

     加拿大得天獨厚,從太平洋、大西洋到北冰洋,擁有15個陸地生態區和生態財富;佔有世界北方森林的28%;而全球溫帶森林,單是卑詩省就有25% 。加國擁有約80,000種物種、全球25%的濕地、全球20%的地表淡水以及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

      但與其他地方一樣,這種生物多樣性受到棲息地喪失和退化、過度開發、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威脅。 最近的國家評估發現,20%的量測物種面臨一定程度的滅絕風險,其中873個物種嚴重瀕臨滅絕,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侵犯了牠們的棲息地。


 

馴鹿是加拿大北極地區的標誌性物種,近年卻因人為侵擾,逐漸棲息地喪失而面臨生存威脅

       加拿大去年12月主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來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 目前,加拿大12.7%的陸地和9.1%的海洋被列為保護區。 聯邦政府承諾到2025年保護加拿大25%的海洋、陸地和淡水,並努力到2030年保護30%,這與到2030年保護30%地球的全球目標一致。

      但即使政府充分承諾,世界第二大國要按時實現這些目標,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土著和非土著專家都表示,如果不認識到土著主導的保護舉措行之有效,這些目標就無法實現。

      伊爾努民族成員兼原住民領導計劃主任瓦萊麗·庫爾圖瓦說:“到2030年,我們必須將這些地區的全國網絡擴大一倍以上,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加拿大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是為土著人民的工作提供支持、支持和資助。”



一角鯨主要在北極海域出沒,牠的的犄角就像雷達一樣,具有感測能力,可以接收海裡鹽度、溫度和壓力變化,再把訊息傳達至大腦

      加拿大公園和荒野協會高級戰略顧問艾莉森·伍德利表示,土著保護模式並非新生事物,“但在社會和政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和認可,卻是最近的事。”

      庫爾圖瓦表示,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加拿大建立的絕大多數保護區都是由土著人民領導或共同領導的,他們的雄心遠遠超出政府和全球的目標。她說:“平均而言,在加拿大,若土著人民主管,他們的景觀得到60%以上的保護。”

一角鯨主要在北極海域出沒,牠的的犄角就像雷達一樣,具有感測能力,可以接收海裡鹽度、溫度和壓力變化,再把訊息傳達至大腦

      土著主導的保護雄心,從齊基克塔尼因紐特人協會致力於在紐納武特近海豐富多樣的北極水域建立一個108,000平方公里的國家海洋保護區,到北部馬尼托巴省的薩伊西德內第一民族,旨在保護整個50,000平方公里的海豹河流域,例子不勝枚舉。

      像這樣的舉措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們已顯示出一些進展跡象。 在薩伊西德內和其他三個原住民發起運動後,加拿大和馬尼托巴政府已同意就是否將海豹河流域建立為土著保護區進行可行性研究。


泰德內·內內(Thaidene Nëné)土著保護區,由原住民治理,佔地26,000平方公里

      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民族提出土著保護區(IPCA),植根於土著法律、治理和知識體系。這些區域總共保護超過5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新建議還在不斷增加。在土著領導倡議的監督下,土著守護者計劃的快速發展,表明加拿大土著主導的保護背後的動力。

      守護者管理保護區並恢復野生動植物。他們對制定使用土地和海洋計劃至關重要。同時,他們測試水質並監測資源開發。至於守護者計劃的宗旨,則是謀求消除年輕人與長輩之間的隔膜、促進土著語言、文化和傳統知識的傳播,幫助土著民族恢復和收回因殖民統治而失去的一切。

努納武特地區的北極熊

                 土著主導的保護雄心,從齊基克塔尼因紐特人協會致力於在紐納武特近海豐富多樣的北極水域建立一個108,000平方公里的國家海洋保護區,到北部馬尼托巴省的薩伊西德內第一民族,旨在保護整個50,000平方公里的海豹河流域,例子不勝枚舉。

               像這樣的舉措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們已顯示出一些進展跡象。 在薩伊西德內和其他三個原住民發起運動後,加拿大和馬尼托巴政府已同意就是否將海豹河流域建立為土著保護區進行可行性研究。

      泰德內·內內(Thaidene Nëné)土著保護區,由原住民治理,佔地26,000平方公里

            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民族提出土著保護區(IPCA),植根於土著法律、治理和知識體系。這些區域總共保護超過5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新建議還在不斷增加。在土著領導倡議的監督下,土著守護者計劃的快速發展,表明加拿大土著主導的保護背後的動力。

      守護者管理保護區並恢復野生動植物。他們對制定使用土地和海洋計劃至關重要。同時,他們測試水質並監測資源開發。至於守護者計劃的宗旨,則是謀求消除年輕人與長輩之間的隔膜、促進土著語言、文化和傳統知識的傳播,幫助土著民族恢復和收回因殖民統治而失去的一切。

泰德內·內內土著保護區係北方森林過渡到北極苔原的地方

梅內斯在土著傳統的領土捕魚

      儘管土著知識體系存在了數千年,並展示了豐富的智慧,但仍難以獲得認可。西方科學堅持自己是以事實為基礎,所以應該主導決策。不過梅內斯已感受到社會的轉變,觀察到土著人和非土著人都在努力合作。 在這一轉變中,希望已經紮根。她說: “人們現在實際上正在傾聽。 對我來說,成為一名守護者意味土著人民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將永遠在這裡。不要試圖與我們作對,開始與我們合作吧。”



         








 



泰德內·內內土著保護區係北方森林過渡到北極苔原的地方


梅內斯在土著傳統的領土捕魚

      儘管土著知識體系存在了數千年,並展示了豐富的智慧,但仍難以獲得認可。西方科學堅持自己是以事實為基礎,所以應該主導決策。不過梅內斯已感受到社會的轉變,觀察到土著人和非土著人都在努力合作。 在這一轉變中,希望已經紮根。她說: “人們現在實際上正在傾聽。 對我來說,成為一名守護者意味土著人民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將永遠在這裡。不要試圖與我們作對,開始與我們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