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世界第八大奇蹟?

      瓦爾丘塞拉山谷坐落在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麓,距都靈古城30英里。 山坡上佈滿中世紀的村莊,風景如畫。然而,在這裡地下100英尺深處,隱藏著一個更加美輪美奐的奇蹟。有人把它與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相媲美,英國《每日郵報》則譽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最偉大的奇觀隱藏在地下深處,埋在古老的岩石中
      山坡下有九座華麗的殿堂,分為五層,其規模和華麗程度令人歎為觀止。九座殿堂之間還由長達數百米的甬道相連,兩側的牆壁上畫滿各種壁畫,講述著古往今來的神話故事,令人目不暇給;壁頂則全部繪製為藍天白雲,即便身處地下,也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甬道兩側的牆壁上畫滿各種壁畫

      這些殿堂乃前保險經紀人奧比托·艾羅迪的傑作。他自稱十歲時看見前世的異象,於是從60年代初開始在地下岩石中開鑿。1978年8月,他夥同24名志同道合者在不為公眾所知的地方用鐵鎚和鎬挖建“達曼胡爾聖殿”。達曼胡爾是一座古代地下埃及神廟,意思是光明之城。但這個地下建築並不是要延續那個早已經消失的文明。在接下來的16年,他們以4小時輪班制沒日沒夜地挖,除了奧比託的草圖和異象,他們沒有任何正規的設計圖,而建造經費則通過在當地做些小買賣來籌集。到1991年,9間密室中的幾間已用漂亮的壁畫、鑲嵌圖案、雕像、暗門和彩色玻璃窗基本完工。現在這個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的團體會員超過一千人,擁有自己的貨幣、醫療體系、學校和精神修活動、直到幾年前、這個隱蔽的小區才慢慢被外界所知。

聖殿的所在地維德拉科村,規模雖小,但頗具創意,走在狹窄的街道上,感覺就像走過一個露天畫廊。

      聖殿因為涉嫌逃稅,被警察強行打開暗門,一座名為“地球大廳”的殿堂頓時呈現面前。警察和公訴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裡面是一個直徑8米的圓形密室。一根中央雕刻支柱描繪一幅男人和女人的三維畫,柱子支撐著一塊彩色玻璃天花板。吃驚不已的“檢查”小組走上前,發現雕刻的支柱覆蓋著高8米多的金葉。

地球大廳:崇尚男性原則、地球作為一個元素和行星、過去和未來的輪迴

          另一座“鏡子大廳”的玻璃穹頂更是色彩斑斕,極具視覺衝擊力,大廳裝飾風格充滿古希臘藝術的神韻。

鏡子大廳:位於3條同步線交匯處,邀請行星接觸和傳遞資訊,思想和夢想,以創造國家之間的和諧


.如今,達曼胡爾的追隨者在這些建築群內及其周圍生活和工作,儀式兼有新時代和異教風格,仍奉艾羅迪為靈性導師。

                                        孩子在這些怪異的環境中似乎很開心







孩子在這些怪異的環境中似乎很開心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原子彈之父”劫後重生歸真反璞

   創造出能夠改變世界歷史的東西應該極其振奮人心,但羅拔·奧本海默,“原子彈之父”,卻對自己創造成果懊悔到無以復加。今年7月21日,電影《奧本海默》上映,世界各地觀眾可以見證這位難以捉摸的科學家如何崛起,又如何殞落。但很少人知道,隨之而來的政治後果對他個人生活影響極深,以致他在餘下的大部分時間,實際上躲在美屬處女群島的聖約翰小島上。 

聖約翰島奧本海默海灘

      這部新傳記片改編自卡伊·伯德和馬丁·舒爾文合著、榮獲普立茲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拔·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伯德說:“1945年,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後,奧本海默被譽為民族英雄。他的肖像登上《時代》和《生活》雜誌的封面,成為美國最傑出的名人科學家。然後在1954年,他突然成為賤民,從國民生活中消失。”

奧本海默在遭受懷疑、調查、痛罵期間,“原子彈之父”逃到現在稱為奧本海默海灘,建屋隱居

      從1955年失踪直至1967年去世,這位物理學家在當地稱為奧本海默海灘隱居於一間簡陋的小屋。這片佔地兩英畝的土地如今已成為公共土地, 儘管在大多數旅遊地圖上找不到,卻經常被吹捧為處女群島最好的海灘之一,也是保守得最好的秘密之一。 同樣,奧本海默如何從英雄變成惡棍,最後是加勒比海的劫後重生者,如此曲折迷離、鮮為人知的故事,無疑引人入勝,希望得以一窺這位美國最著名科學家的一生,及這個島嶼如何塑造他生命的最後時光。

      奧本海默聖約翰之旅始於絕密的曼哈頓計劃,他領導的團隊研製出了第一顆原子彈。 正如伯德解釋的,“奧本海默對他正在建造的小工具看法從未真正改變過。從1942年加入該項目的那天起,他就完全意識到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因為這是一種具有巨大破壞潛力的武器。” 在另一方面,奧本海默、愛因斯坦和當時大多數頂尖的物理學家都相信,原子彈的製造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奧本海默不製造,納粹就會首先製造。

      伯德說:“製造這種武器是一場競賽,他認為如果希特勒首先擁有,就會用來贏得法西斯戰爭,這將是一個可怕的、悲劇性的結果。所以,他覺得有必要這樣做。 但廣島事件後,他隨即陷入深深的抑鬱……他用餘生試圖警告人類這些武器的危險和有必要加以控制,因此他與自己負責建造的這件可怕的事情有著非常複雜的關係。”

二戰後,奧本海默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試圖說服人類核武器的危險

      1949年,蘇聯引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科學家啟動一項製造氫彈的新計劃,其核爆威力可能是原子彈的1000倍。政府核政策和國防首席科學顧問奧本海默出於道德和實際原因表示反對據報導,他告訴杜魯門,“我覺得我手上沾滿了鮮血。” 奧本海默的反抗最終使他成為冷戰期間美國反共歇斯底里的主要目標。1954年春天,他經歷為期四個星期的詳盡審訊,質疑他對美國的忠誠,最終並且剝奪他的安全許可。(68年後,美國政府最終為他平反)。

      根據伯德的說法,當時滿頭白髮的奧本海默“受到羞辱,受重傷,身心俱疲”。 於是,那年夏天,這位名譽掃地的物理學家離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家,與妻子和兩個孩子登上一艘72英尺的雙桅帆船,啟航前往聖約翰。

      伯德說:“他在逃避,逃避原子彈之父的惡名,也逃避54年審判後困擾他的惡名,即對叛國、共產黨員或間諜的懷疑。當他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島時,他愛上聖約翰……所以,他第二年又回去,最終在海灘上找到了一塊地,並建造一個非常簡單、斯巴達式小屋,在那裡度過餘生。他一年中有好幾個月,包括冬天,但有時是春天和夏天……這不是為了懺悔;而是為了回歸自然世界那種洋溢的活力。”

      聖約翰與奧本海默往昔的生活南轅北轍,這是問題所在。奧本海默在曼哈頓上西區的一座豪宅中長大,家裡有三名女傭、一名司機,牆上掛著梵高的畫作。1954年7月,一家人登陸這個曼哈頓大小的島嶼,那兒幾乎沒有電話或電力;孔雀和毛驢在骯髒的街道上遊蕩。 聖約翰島成為美國領土只有37年;島上800名居民90%都是該島以前丹麥地主從非洲綁架來的奴隸後裔,在他們的甘蔗和棉花種植園工作。島上的第一家酒吧還要兩年後才建成,其最大的建築是一間西印度薑餅式的單層小屋。

當地傳說奧本海默舉家搬到處女群島,因為他覺得那將是最後受核爆影響的地方之一

      當地歷史學家大衛·奈特說:“他們選擇聖約翰因為那裡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奈特是奧本海默夫婦的好朋友,當他們外出時,他就住在他們的小屋裡。 “沒有人會騷擾他。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也沒有人關心他。這是一個匿名隱姓的好地方。就這麼簡單。”

      除了無名無姓,躲在聖約翰還可以避開FBI的監視。奈特還表示,奧本海默決定搬遷到聖約翰是出於他日益增長的反核立場。同時他確信,由於信風,處女島將是最後受到核輻射影響的地方之一。 

       正如伯德和舒爾文書上所寫,“羅拔天性中最溫柔的部分在聖約翰島上得到展現” 。這位物理學家在面向海灣的辦公桌上寫詩。他和妻子基蒂花幾天時間在美國和英屬處女群島之間航行。 每年九月,這對夫婦都會向他們的朋友發出三打邀請信參加除夕派對,並在派對上供應龍蝦沙律和香檳,聘請當地的卡里普索樂隊演奏。羅拔會在海灘上跳舞,然後向客人指出各種星座。

奧本海默在海灘建了一間斯巴達式小屋

      奧本海默逃到聖約翰近70年後的今天,聖約翰仍然是美屬處女群島三個島嶼中最小、最偏遠和最不發達的島嶼。 由於洛克菲勒的捐贈,聖約翰三分之二的地區現在是一個受保護的國家公園,山上覆蓋著粗糙扭曲的森林和尖刺的仙人掌,20多條徒步小徑縱橫交錯,面積達20平方英里。這裡沒有機場或遊輪碼頭,野驢仍然沿著島上僻靜的東部山丘自由漫步。

聖約翰三分之二的地區是受保護的國家公園

      



编辑

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熱騰騰、可口的烤硬粒小麥粗麵粉

 對於數百萬印度人來說,早餐或晚餐都是一碟熱騰騰的烤硬粒小麥粗麵粉( rava upma)或音譯為拉瓦烏普瑪。這是一種美味的粗麵粉,煮熟後口感鬆軟。經典的拉瓦烏普瑪由粗麵粉、鹽、蔬菜和南印度風格的芥末和黑扁豆調味料製成,並配以酸奶、泡菜或香蕉作為佐料。淋上一點酥油就可以把這道菜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鑑於製作烏普瑪非常容易,而且實用,適合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節奏,所以家庭餐桌上非此莫屬。 

     拉瓦烏普瑪是印度料理的主食

      Upma源自泰米爾語uppu mavu,意思是“鹽麵粉”,是一種古老的製劑,由碎米粒或麵粉與鹽、水(有時還加入少許酸奶)一起烹製而成。 它在整個次大陸上都有不同的方言變化,例如卡納塔克邦的uppittu、馬哈拉施特拉邦的uppitt和安得拉邦的uppudu pindi。 19世紀末, 例如1891年在馬德拉斯出版的《印度教烹飪聖典》,這種以大米為基礎的upma稱為sada upma,或普通的upma。

      二次大戰期間,印度大米短缺,英國人大力推廣及使小麥大眾化,特別是小麥破裂的胚乳(semolina),並鼓勵南印度人將之當作大米。胚乳價格非常實惠,很快就成為印度各地廚房的主食。上個世紀,這道菜最終改用Rava(硬粒小麥粗麵粉),因此得名Rava Upma。

      哈里莎·謝沙德里,海得拉巴婚禮承辦商補充:“Upma是一種廉價的食材,隨處可見,而且製作簡單,因此受到廣泛歡迎,超越了宗教、種姓和階級障礙。”

哈里莎和哈里哈蘭準備為婚禮烹飪rava upma

      聰明的印度家庭主婦發明了許多烏普瑪品種,包括用小塊剩餘麵包製成的麵包烏普瑪;烤粉絲烏普瑪 ; 還有用小米代替粗麵粉的小米烏普瑪。她們借鑒其他大米製品風味又做出檸檬烏普瑪、羅望子(酸豆)普利烏普瑪和五香馬薩拉烏普瑪等菜餚。 儘管如此,rava upma 仍然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經典之作。

      製作拉瓦烏普瑪首先用中火慢慢烘烤粗麵粉,直到看起來像沙子;這帶出成熟小麥的非凡風味。烤好後,將粗麵粉放在一邊,然後將黑扁豆或印度白豆放入熱油鍋中烤至金黃色,散發出堅果香氣。這種調味料幾乎是所有南印度料理的獨步單方。

      拉瓦烏普瑪沒有規定口感。有人喜歡它像麵團一樣柔軟;有人喜歡它細膩蓬鬆。但幾個簡單的提示有助於掌握最美味的rava upma。記住,細粗麵粉使烏普瑪變成糊狀,而粗粗麵粉使它變得更蓬鬆。而粗粗麵粉會讓其變得更蓬鬆。

Rava upma 由烤粗麵粉、黑扁豆、香料和蔬菜製成













2023年7月5日 星期三

憶下放新疆的陳世義牧師

       一個十一二歲便升任固村鄉共產主義兒童團書記,下鄉宣傳蘇維埃政權,高唱「送郎當紅軍」,人人愛護的「紅小鬼」,竟然不得探望關在牢裡的父親,次日只能目送父親被押解離開,頓然感到好像由頂峰跌下深谷,也就如同一根柴從火熱的洪爐火中抽出來。紅小鬼從此與「革命」告別。

雖然他的人生坎坷,被扣「右派」罪名;遭文革批鬥;遊街示眾;被稱「牛鬼神蛇」;下放新疆21年,但愛主之心不變。他感謝天父垂憐,使他得以行過「死蔭的幽谷」。在多災多難、傷痛的眼淚中,他彷彿看見了彩虹,因彩虹是上帝與人和萬物合約的記號,顯示上帝的恩典與慈愛。他免人的罪,正如希伯來書8章12節所言:「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愆」。

我與陳牧師相交40多年,因疫情關係,未能親身赴美接受他贈送的《雨後彩虹》。這次來到加州灣區,感謝他兒子宣明親自送上,拜讀之餘,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