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anuary是vegan和january的混合字,中文譯為"純素一月" 。顧名思義,這是在每年頭一個月,推行的一項飲食活動,鼓勵民眾吃純素、不要使用動物性製品。 自2014年成立以來,登記參與的人數不斷增加。單以英國為例,有300萬人報名並承諾改吃純素,民間的實際數字更是不止於此。
Vegan“純素食”一詞乃英國動物權利倡導者唐納德·沃森在近80年前所創,但純素食主義直到最近幾十年才真正開始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有影響力的生活方式趨勢。 然而,在許多東方文化中,將不吃肉視為善對動物的做法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
不害( ahimsa),原意是指對一切有情,不加以傷害,為非暴力之意。它源於公元前5至7世紀印度北部的印度信仰,甚至早於佛教,乃最接近現代避免動物產品的純素食原則。拉賈斯坦邦大學退休哲學教授庫蘇姆·賈因這方面做了廣泛的研究,並為博士生提供建議,有這樣的解釋,“不害或非暴力是所有耆那教徒的基本生活原則。這包括所有生物,不僅是人類,還包括動物、昆蟲,有時還有植物,甚至是生活在水中或地下的生物……對於耆那教徒來說,在任何意義上傷害或驚嚇任何生物都是暴力。”
耆那教係伐達摩那所創。但他自稱是第24代祖師,他之上還有代代相傳的23代。據耆那哲學所述,所有的祖師原本也都是人類。但是,通過禪定和自我實現他們達到完美或覺悟的狀態,得以成為耆那(jina,即勝者)。不過,信眾稱他為大雄尊者(Mahāvīra,音譯摩訶毘羅,即偉大的英雄),也被視為最後一位祖師。
![]() |
耆那教的信仰由24位祖師代代相傳 |
![]() |
拉賈斯坦邦拉納克普爾的耆那教寺 |
![]() |
一碟純素印度菜具有多種口味 |
不管用什麼術語來描述他們,正如賈因指出的那樣,重要的是“耆那教徒盡力避免傷害任何東西,即使是無心之失。我們的座右銘是‘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