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是古希臘馬其頓王國國王,20歲登基,即南徵北戰。在他的戎馬生涯中,百戰百勝。 30歲,建立當時疆域最大的帝國,範圍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他文武雙全,除了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一位的將軍,更經常被列入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與他的導師亞里士多德並列,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Oo1LdcNMS6PEBCdSgDhFzchgTr_BJilM-Izbw4MjS0-g5QqdwpXEeNejxuz6xqociaN6tvrXC3B3JvItaF818eYi8_U4IRL5vcyhLQRmNDRyhfHeYAPMs-VHkxKwtm094QUFZzHCBkEHJKYvc-U_6Uvoh_2VRpamHY9YCVmDdpj-2o2pipUF5QmNPPOI/w640-h360/cVh5M0QrTkVlUEJVVGJQY01HVmw4S0lSMWl4alVlMFJGakdxY21DSTdlOD0.jpg)
亞歷山大大帝出生於培拉,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首都。地點位於今日希臘北部中馬其頓大區。看地圖就知道,「馬其頓」其實是一個地理區域名字,除了包括今天的馬其頓共和國,還包括南面的希臘北部一大片、東面的保加利亞西南一小片、北面的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南部少許地帶,以及西面的阿爾巴尼亞東南一角。這個區域的歷史比“馬其頓共和國”悠久得多。這與1991年脫離前南斯拉夫獨立的「馬其頓共和國」僅有地緣關係。
![]() |
綠區為希臘馬其頓地區,是希臘方面認定的真正的馬其頓。紅色區域為北馬其頓共和國,曾自稱馬其頓而引發爭議 |
今天希臘北部三個大區(一級行政區),名字都有「馬其頓」,包括西馬其頓大區、中馬其頓大區,以及東馬其頓和色雷斯大區。 「馬其頓」顯然是希臘國土,何物北方鄰舍竟膽敢舉起「馬其頓共和國」旗幟,「盜用」希臘的名號、甚至爭當「亞歷山大大帝的正統傳人」?希臘人認為,亞歷山大大帝及馬其頓王國/帝國當年奉的是希臘文化、講希臘文,寫希臘字。反觀「馬其頓人」根本是斯拉夫裔人,講斯拉夫語系的「馬其頓文」,寫的也是斯拉夫字母,自稱「馬其頓」,完全名不正言不順。
![]() |
「馬其頓」希臘字母 (左) 與斯拉夫字母 (右) |
馬其頓共和國則認為,隨著歷史和民族融合,馬其頓共和國自然可以繼承歷史上的馬其頓概念,並在全國境內相繼修建了以亞歷山大大帝、腓力二世命名的雕塑、建築等,從未放棄利用這些古人的想法。
《午報》標題引述馬其頓前總理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的話:「我是馬其頓人,就像二百五十萬希臘人一樣。」
![]() |
希臘群眾高叫:「馬其頓是希臘的」 |
由於馬、希雙方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情緒高漲,加上歐盟和俄國在幕後的角力,國號的爭吵持續了27年。馬其頓一直希望加入歐盟,但希臘是歐盟成員國,擁有入盟表決的一票否決制,長期阻礙歐盟與馬其頓開啟入盟談判。 2018年6月17日,雙方終於認識到睦鄰的重要性,在國際社會代表的見證下,希臘和馬其頓在普雷斯帕湖邊境小村普薩拉德斯正式簽署協議,馬其頓共和國使用「北馬其頓共和國」的稱呼,以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兩國的國名問題。
北馬其頓新總達夫科娃5月12日正式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