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什麼是Juneteenth?

       Juneteenth是June(6月)和Nineteenth(第十九)的混成字,乃德州黑人社區紀念1865年6月19日,聯邦將軍戈登·格蘭傑率軍進抵德州加爾維斯敦,終結該州的奴隸制。這是美國的聯邦節日,慶祝在美國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獲得解放,所以稱為解放黑奴紀念日。 2021年6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立法,確定6月19日為美國第11個聯邦假日,稱為6月節。昨天(星期三)是全美國第四次慶祝六月節。

                           弗吉尼亞州布克華府國家紀念碑為華盛頓一家重演“自由時刻” 

         六月節也稱為自由日、解放日或美國第二個獨立紀念日。儘管這個節日直到2021年才正式納入美國的公眾假期,但一個多世紀以來,許多美國人每年都會行禮如儀。 2020年,時局丕變。喬治·弗洛伊德和布倫娜·泰勒等美國黑人先後被警詧殺害,“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風起雲湧,在美國內外聲勢浩大。繼1991年警察毆打羅德尼金事件後,倡議者再次尋求領導人將六月節假期編入法律。幾十年後,社區開始更廣泛地推動6月節是團結、權力和韌性的象徵。

                                美國人慶祝最新聯邦假日六月節,紀念黑奴獲得自由

        1865年6月19日,數千名聯邦士兵抵達墨西哥灣德州東北海岸的加爾維斯頓灣,宣佈透過行政命令釋放該州所有被奴役的人。根據美國國家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的記錄,當時僅在德州就有超過25萬黑人被當作奴隸。博物館稱,「六月節的歷史遺產顯示在局勢不明朗的時代從未有過的價值。」《解放奴隸宣言》在德州紮根後,那些從奴隸制中解放出來的人宣佈,他們期盼已久的日子為「Juneteenth」(6月19日),向這起歷史事件終於到來致敬。

   2021年6月19日,在德州加爾維斯頓舉行的Juneteenth重演慶典上,人們舉著Juneteenth的旗幟遊行

        儘管《解放奴隸宣言》為美國各地奴隸制的結束奠定了基礎,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是憲法第十三修正案。 1865年1月,該修正案在國會和林肯辦公桌上通過,並於同年12月正式簽署,在美國全國廢除奴隸制。  




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普氏野馬重回故鄉哈薩克

       外媒報導,今年六月初,布拉格動物園將七匹普氏野馬從歐洲空運到哈薩克。研究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馬在兩週後已經在平原上漫步,表現良好,甚至開始交配。動物園官員則稱,這是幾代保育工作的勝利。布拉格發言人馬塞克說:「這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現在返回祖先的土地。這個物種在20世紀60年代在野外滅絕,最後一次出現在蒙古。所以這太棒了,真是個奇蹟。 」

普氏野馬空運到哈薩克
      近幾十年,蒙古和中國已慢慢重新引進這些馬,但在哈薩克尚屬首次。普氏野馬是地球上最後一種野馬,以俄羅斯探險家尼古拉·普氏命名,他是第一個為歐洲科學界識別出這種馬的人。這個物種起源於數千年前的中亞大草原,19世紀和20世紀,研究人員將它帶到歐洲和北美,並在當地的動物園中茁壯成長,建立族群。其中一些最終落入慕尼黑和布拉格的動物園。其實文物顯示,哈薩克北部的人早就騎馬,以馬為食,比歐洲馴馬記錄早了至少2000年。

全世界野馬早就滅絕
      但到1879年普氏「發現」這些野馬,他們只在蒙古西部小部分地區倖存。人類的獵殺、畜牧業的擴張、以及環境的變化,導致他們滅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意識到這一威脅,紛紛努力拯救這些動物。布拉格動物園被委託負責保留該品種作為「國際種馬」。上週,第一支隊伍將一匹公馬和六匹母馬空運到哈薩克,目標在未來五年內至少增加到40匹。

2024年6月4日,一匹普氏野馬離開運馬卡車回歸哈薩克廣袤的草原

       動物園園長博貝克在聲明中說:「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我們用兩架捷克陸軍飛機運送到這裡的七匹馬,代表數百年來哈薩克中部第一批這種物種。 」

      布拉格動物園在過去15年一直將馬匹引進中亞,主要是蒙古。該動物園表示,在與當地政府簽署協議後,自2022年以來,哈薩克的運作一直在計劃中。上週是多年工作的頂峰。布拉格動物園從歐洲各地的不同項目中挑選馬匹,然後將他們一起放在柏林動物園幾個月,以便他們在出發前可以互相熟悉。 6月初,正式開始空運。軍用飛機將站立的馬(不能站立的馬送回動物園)分成兩組,飛越6,000公里,其中在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停留。

2017年,一匹普氏野馬放歸蒙古
   在哈薩克的阿爾卡雷克機場著陸後,野馬由卡車送到8小時車程外的金草原,終於回到他們的家鄉。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龐貝古城發現藍色神殿

      考古學家最近在龐貝古城中心區域進行挖掘工作,掘出一間漆成藍色、精心裝飾的房間,可能是稱為聖堂的古羅馬神殿。 義大利文化部長朱利亞諾2024年6月4日參觀該遺址,形容這座古城為「一個部分尚未開發的寶庫」。文化部認為這次挖掘發現的藍色非常罕見,通常專用於宗教祭祀儀式,是一間保存祭品和神聖物品的密室。

藍色房間是在龐貝市中心的挖掘過程中發現的
房間的牆上有女性形象 房間的牆壁上有女性形象,據說這是描繪一年四季,以及農耕和畜牧業的寓言。這些新發現都是在龐貝市中心九區出土,那裡是一個住宅區,目前是挖掘最多的地點,新發現也最多。 此次發掘是一個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確保考古公園挖掘區和非挖掘區之間的邊界,考古公園目前已有13,000多間出土房間。文化部表示,這個計劃目的在改善該地區的結構,使「龐貝巨大的遺產得到…更加有效和可持續的保護」。 這裡最近的其他發現包括一間房屋的家具、一個帶有兩個水壺和兩盞燈的青銅套件、翻修使用的建築材料以及一堆食過的牡蠣殼,很可能添加到配料中或用於製石膏和砂漿。
這間精心裝的房間位於熱門旅遊景點九區 上週,據報導,龐貝古城的考古學家發現兒童素描,描繪角鬥士和獵人與動物戰鬥的暴力場景。 這些圖畫據稱是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前、五歲至七歲的兒童所創作的,在考古公園住宅區的一間後屋的牆上發現。 它們表明,即使是古代的兒童也會遭受極端暴力。
農耕和畜牧業的寓言



住房革命能否使加拿大擺脫城市困境?

       2022年加拿大炒得最熱的話題是升息;2023年新聞頭條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是住房危機。前者是「買​​不起」;後者是「住不起」。住房危機在眾目睽睽之下,從良性,慢慢轉換成惡性、越來越無處下手解決的問題。人們翹首以待的經濟、金融危機,遲遲不出現;切實關係到千家萬戶利益的住房危機卻悄然而至,而且越演越烈。房價飆升,許多加拿大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的低收入階層,承受著「住不起」的巨大壓力。

2024年4月4日,加拿大聯邦政府表示,如省級政府要求地區市政府開放四戶住宅(fourplex)的公寓即可以解決住房危機,並可獲得60億元“加拿大住房基礎設施基金”,但被安省省長道格福特斷然拒絕。

江小姐從高層公寓搬到改建的四戶住宅

      所謂「四戶住宅」是有四個單元的住宅建築。四戶住宅與聯排別墅不同,它的住宅單元不是並排一起,而是互相堆疊;一些單元在另一些單元之上,就像多層公寓那樣。有些四戶住宅看起來類似獨立屋,在兩層內包含四個單元,甚至一個單元就在前門後面。這種建築可以更高,有三層或更多層,並且可被認為是4個獨立單元的房屋。多倫多的城市規劃師諾克表示,這種房屋可為多倫多大學的學生提供負擔房屋。

「四戶住宅」是有四個單元的住宅建築

這種方法受到一些省份的歡迎。例如卑詩省政府已通過立法,要求任何人口超過5,000人的城市都允許建造四戶住宅,甚至五戶和六戶。然而,安大略和阿爾伯塔省政府均表示反對強迫建造四戶住宅。安大略省長福特告訴記者:「我們知道當地市政當局最了解他們的社區,不認為應該強迫他們在沒有意義的地方建設。」

為何反對?主要是擔心四戶住宅取代單戶住宅,將失去加拿大郊區長期存在的獨立洋樓,以致郊區的景觀發生不可挽回的改變。

建築師克尼茲克認為,像多倫多這棟新建的四戶住宅不一定是無聊的設計 雖然多倫多現在推動四戶住宅的建設,但從1929到2023年,該市卻不允許新建的四戶住宅。取而代之,根據以前的分區建築法,將大幅的地皮興建單戶住宅,全是獨立和半獨立洋樓。加拿大其他英語城市的情況也類似。反之,在蒙特利爾,四戶住宅和其他小型公寓更為常見。多倫多住房歷史真的可作為解決住房危機的他鄉之石。 作家博齊科維奇認為,聯邦住房部長弗雷澤利用資金和強大的講壇來推動市政當局做出必要的改變, 因為政府相信四戶住宅是解決「住不起」危機一個直接可行的解決方案。他說,加拿大面臨的問題是:「這是答案嗎?」還是,「這是推行更大改革向前邁進唯一的方法。」
多倫多希望實現房屋多元化,不再是公寓大樓和單戶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