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納米比亞撲殺動物以拯救動物的策略是否有效?

      儘管看來有點無厘頭,但獵物和選擇性撲殺狩獵是納米比亞長期土地管理的一部分。這一策略被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和狩獵公司稱為“可持續用途”,旨在保護生態系統和增加野生動物數量。政府表示,狩獵所得的利潤將歸還保育組織和當地族群,野味則在當地分發或出售。

       納米比亞表示,其涉及狩獵的保育策略有助於增加野生動物數量

      納米比亞目前採取這項策略,是向當地人提供肉食的一種手段。同時,由於該國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水源極度缺乏,野生動物、牲畜和農作物奄奄一息,導致1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一半)挨餓。所以這也可以舒緩水源不足和植被枯竭所帶來的壓力。

   生態學家布朗說,在乾旱時期需要控制動物數量,以保護脆弱的植被

      因此,政府要在國家公園和公共區域撲殺水牛和斑馬等640頭動物,並在被認定為人類與野生動物「交戰」的地方撲殺83頭大象,以致引發國際社會的憤怒。 一些動物將通過利潤豐厚的狩獵許可證出售給戰利品獵人,而這些利潤隨後將用於改善國家公園的供水。戰利品和獵殺所得的肉將分發給最需要的人。但對於批評者來說,該計劃是短視的,不會對面臨飢餓的人數產生任何真正的影響。

      曾在該國環境部工作的布朗表示,撲殺是保護這個乾旱國家脆弱生態系統的常見方法。

                      納米比亞埃托沙國家公園的大象

      根據NCE的數據,納米比亞擁有約250萬至300萬隻野生動物。每年有多達36萬隻動物因肉食問題而被宰殺。此外,在乾旱年份,在有圍欄的國家公園和農場,動物無法遷徙到其他地方覓食,因而有更多動物遭受屠殺。

      布朗說:「在乾旱條件下,你必須當機立斷,不然就會損害植被。在這些乾旱地區,牧場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不是幾年,有時是幾十年。即使真的下雨,亦很難回舊觀。 

                            波札那的大象難題

      布朗還指出,生活在獅子、豹子和大象附近可能是一種「痛苦」,並補充說,歐洲農民也不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與狼或狐狸一起生活。他說,如果一群大象來找水卻找不到水,牠們就會「脾氣暴躁」,推倒水箱,拔起水管,甚至向人類揮動鼻子。根據NCE的說法,分享受控狩獵產生的收入,可以鼓勵農民和當地人與這些動物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傷害他們。

      布朗說:「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找方法來激勵人們想要與野生動物一起生活,讓他們覺得這一切值得,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射殺異常的大象。」這種激勵措施可以透過出售狩獵許可證、野味以及與狩獵部門相關的就業機會來獲取收入。

     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為當地人提供保護野生動物的經濟利益,可以激勵他們與巨型動物一起生活

      但對於善待動物組織的福賽斯來說,戰利品狩獵並不是保護野生動物的答案。 她說:「戰利品狩獵與保育無關,不應該為了賺錢而宰殺動物。這些數字根本不合理。」她呼籲各國政府轉而專注於透過狩獵旅遊創造就業機會和收入。

      不過NCE指出,大數量從1990年代約7,000頭激增到如今約24,000頭,證明該國保護模式的成功。布朗說:「這裡的大象種群確實非常繁榮。因為人們已經準備好與大一起生活。」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表示,即使殺死一群大中的幾頭,也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受創傷的動物可能對人類更具攻擊性,他們建議使用避孕等其他「人道控制方法」來降低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風險。  

        福賽斯說:「屠宰和食用野生動物的風險使納米比亞人民面臨風險,也使更廣泛的全球健康面臨風險。」他列舉愛滋病毒/愛滋病和伊波拉病毒等人畜共通傳染病。 「這肯定是我們尚未見過的任何這些疾病或大流行的風險。」   

人畜共通傳染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