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賞水仙,憶漳州

每到除夕前後,南方人多有賞水仙的習俗。一盆盆陳列在案頭的水仙,潔白如雪,清香馥鬱,令人陶醉。
 漳州市「三寶」之一的水仙花,其他二寶是片仔癀和八寶印泥     
      可知不知道水仙花有很多的傳說呢 ?
      在西方,水仙花叫Narcissus,意譯便是「戀影花」,花語是堅貞的愛情,引伸一下便是自省對愛情的誠摯。原來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少年納西塞斯(Narcissus),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凡見過他的少女都會情不自禁的愛上他。然而,納西塞斯性格高傲,沒有一位女子能得到他的愛。他只喜歡整天與友伴在山林間打獵,對於傾情於他的少女不屑一顧。山林女神厄科(Echo)也對納西塞斯一見鍾情,但是苦於不能表達自己的感情,只能簡單地重複別人的話音。納西塞斯對她的痴情不理不睬。納西塞斯的鐵石心腸使她傷透了心。報應女神娜米西斯(Nemesis)看不過眼,決定教訓他,讓他自己對水中的倒像一見鍾情。從此,這個驕傲的少年就留戀於水畔,因愛憔悴,最終投水而亡,使身軀靈魂和心中所愛一起化為美麗的水仙花。
                       Narcissus by Caravaggio(1594-96)
      在我國,水仙花的民間傳說很多,流行最廣的是福建園山善良農婦的故事。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座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的農民。老夫妻靠著家門口一塊貧瘠的小田地,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才把唯一的兒子養大,老爸爸卻累死了。父親死後,兒子為了多賺點錢貼補家用,每天早起上山砍柴。有一年冬天格外寒冷,不到中午天色就陰沈沈的,還飄著細雨。一陣寒風從門縫灌進來,老媽媽不由得擔心起正在山頂砍柴的兒子:他穿得那麼少,現在還在下雨,一定被淋得渾身濕透了,還得挑著一擔濕柴,一步一步的走下山來。老媽媽心疼可憐的兒子,趕緊準備洗米作飯,好讓兒子回到家時就能立刻享用,她把米缸裡剩下的一點米,全都倒進鍋裡煮。煮熟後,她先盛了一碗香噴噴的白飯,準備給兒子回來充飢禦寒用,自己則把剩下的米湯,喝了墊墊肚子。這時,已過了中午,雨越下越大,兒子卻還沒回家,門外突然傳來一些聲音:「好冷啊,可憐可憐我,我好餓喔!」老媽媽將門打開,看見一位討飯的老乞丐,他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臉色蒼白、渾身發抖,站在雨裡好像快昏倒了一樣。老媽媽趕緊把他扶進茅屋,讓他屋裡烤火。老乞丐不停的喊著:「好餓,好餓!」老媽媽很可憐這個討飯的老乞丐,但是,家中只剩一碗飯,該給誰吃呢?她想了又想,掙扎了很久,最後難過的決定:救人一命要緊。於是,她把那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端到老人面前,讓他吃。老頭子捧起飯碗狼吞虎咽起來,三兩口就把飯吃完了,吃飽之後,老人的氣色也轉紅潤了。他連忙站起來,向老媽媽感謝救命之恩。這時,雨已停了,乞丐準備告辭了。老媽媽見老人元氣恢復了,心裡十分欣慰。但是,又想到苦命的兒子回來卻沒飯吃了,不由得一陣心酸,便嗚嗚地哭起來了。老乞丐驚訝地回轉身來問道:「老媽媽,您哭什麼呢?」老媽媽哭著回答:「我可憐的兒子雨天砍柴回家卻沒飯吃了!」「噢!剛才為何不留給您兒子吃呢?」「我想過了,」她說,「這碗飯,留給兒子吃,可以使他充飢禦寒;但是,讓給你吃,就能救你一命。我並不可惜這碗飯,只是要委屈孩子餓一頓,年青人還能頂住的。」老乞丐十分感動,就說:「好心人總會有好報的。老媽媽,你家種了幾畝田呢?」老媽媽難過地搖搖頭說:「就是門外那三畝砂質薄田啊!」    老乞丐一聽,轉身走到田裡,把剛才吃下的白米飯粒都噴撒在這三畝砂質田地上。然後回頭對老媽媽說:「從今以後,你們就靠賣花為生吧!」說完,老乞丐就跳進湖水中,不見了。    第二天早上,乞丐所吐的飯粒,都變成肥碩多汁的種子,已經長出綠芽來了。再過幾十天,正趕上春節,滿田遍開潔白的香花。後來,這種花便取名為「水仙花」。
    在福建龍溪縣西南十城,前後望之,分十二面,產水仙花,為全球特產,凡日照圓山,影之所至,皆產此花,過此一步,即不生殖 12/93
    圓山位於漳州城區西郊,孤峰突起於平原中,以山頂渾圓得名12/93
      山頂上有人在祈福,有人在默默的禱告
      祈禱山下望12/93
      水仙的開花期剛好落在新春期間,而廣東話「花」又與「發財」的「發」讀音接近。人們在春節祭祖拜神時,誠心供上花期正旺的水仙,心裡祈求著能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又大發;如果正好在除夕或大年初一開花,更是吉祥的好預兆。同時因水仙的仙和天仙的仙相同,代表神仙,數株水仙則寓意群仙,所以非常吉祥。在過年以水仙作為家庭吉祥裝飾。況水仙均為高貴祥瑞的上品花卉,清麗脫俗,氣味芬芳,春節時擺設於家中,含圓圓滿滿、眾仙賜福之意。

     除了美麗的故事 ,仙花又「有生命的藝術品」的美譽,雕刻水仙造型美觀,中外馳名:蟹爪、鳥形、花籃、玉鵝凌波等都是常見的雕刻方法。
      巧奪天工的凌波仙子
      不說不知道,漳州還「作過八日國都」。什麼?那就要從民國時期說起。「反蔣抗日」有眾所周知的「西安事變」。但另一大事變,即「福建事變」(或稱「閩變」)卻少為人知。
      原來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十九路軍入漳時總部設於即今漳州大酒店周圍的「閩南醫院」。1934年元旦,在漳州東坂後禮拜堂召開龍汀省政府成立典禮,出席的有李濟深(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主席)、陳銘樞(文委主席)、蔣光鼐(財政部長)、蔡廷鍇(軍委委員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徐以清(經委主任)、陳友仁(外交部長),龍汀省副省長徐名鴻率全體政府官員就職視事。
        明崇禎六年(1633年)天主教由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傳入漳州府城內(今薌城區) 12/93
            漳州東板後教會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1923年,由美國歸正教會出資重建12/93


                  「中華共和國」
       12/93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從cult說起

Cult源於拉丁文的colere,意為 「耕種,開墾,照料,培養,造就」。
從這個字根衍生的有cultura(culture,文化)。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使用
農業來暗喻哲學上所謂靈魂的發展,稱cultura animi靈魂的耕耘即是人
類發展的最高境界。因此文化的涵義不僅耕耘土地,還指培育和看護潔淨心
靈的精神文明。在中世紀晚期,文化開始指道德完美與心智、藝術成就。
     殖民地英文作colony(colonia)也來自colere(耕地)。殖民者,
colonist( colonus)原為開墾耕作的農民,因搶佔別人的土地,
鳩佔鵲巢而得名。現在,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
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力,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區。
    Cult 拉丁文作 cultus,亦根源於colere,在詩歌上表示尊敬,轉移為對上帝
的敬拜 , 本來并不含有貶義,通常是指某些不為人熟悉的信仰或宗教行為。
它遠沒有中文「邪教」一詞強烈。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當某宗教或宗派的
主張與主流相異時,若不同處只是純粹在於信仰上、屬靈上、哲理上等形而上的
範疇,則不應稱之為「邪教」。但當其主張直接危及別人生命、危及信徒
生命、謀財、滿足部份人的性慾等等,才應被稱為「邪教」。
     至於個人崇拜(personality cult),乃源於1956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第一書記的赫魯雪夫的一篇秘密演講《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配合當地的
宗教系統,使得統治者地位神聖不可動搖。比方羅馬帝國就認為他們的帝王是
具備「神性」的。這個詞語最接近的中文翻譯是「造神運動」。
     古代的君主和帝王形象一般都有著極高的社會敬畏和宗教崇拜,擁有一種
稱之為「君權神授」的光環。比方,羅馬帝國就認為他們的帝王是具備「神性」
的。
12世紀的羅馬皇帝,斯特拉斯堡座堂的彩色玻璃
     人民網》有這樣的描述:個人崇拜的主要表現是把領袖
奉為「絕對權威」,使領袖人物偶像化、神聖化,使領袖人物言論
教條化.....是封建意識殘余的一種表現。
     然而把領袖打造成一個不能被批評、反對和推翻、而只能被頂禮膜拜
的神靈,其實對國家來說是一場災難,對人民來說是一種侮辱,對領導人
本人來說是一種糟蹋。


   

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緬懷基督城(Christchurch)

世界上以一間教會的名字起名的大都會,實屬罕見。要找,恐怕就要來到基督城了。
它位於新西蘭南島中部的東岸,正是根據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而命名的。
     「基督城」是1856年7月由「英國皇家憲章」特許英國殖民者在新西蘭建成,
成為新西蘭最古老的城市。此後一直以「英國境外最具英國風味」的地方為傲。
的確,這座城市坐落在溫和的雅芳河(Avon River)周圍,擁有英格蘭南部同樣溫和的氣候。
Avon難使人想起莎士比亞的故居史特拉福 (Stratford-Upon-Avon)。
哥特式大教堂,綠色公園和私人花園,甚至板球運動員穿著板球白以及貴族階級私人俱樂部,
無不凸顯英國的特色。
      基督城有「花園之城」的美譽
     此外,雅芳河畔的楊柳迎風搖曳,將河面都映成宜人的綠。遊客撐篙划船(Punting),
能不感受源自牛津和劍橋浪漫情調?
      撐篙划船
             英式浪漫?
     然而,這座美麗優雅的城市卻遭受到無情的天災。2010年9月4日凌晨的地震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僅僅2人受重傷;
2011年2月22日的地震發生在繁忙的平日下午,死亡人數超過186人、數百人受傷,
失蹤者亦達200人以上。市中心的高層建築和大部分城市內的基礎設施化為平地。
兩年半之後,倒塌的建築物仍然留在瓦礫之中 ,包括著名的大教堂。
     大教堂正式的名字是基督城座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是新西蘭和波利尼西亞的聖公會
主教座堂,是新西蘭和波利尼西亞的聖公會主教座堂,位於基督城的市中心。
基督城座堂
     大地震後,這座地標性建築的命運就一直懸而未決。直至最近,基督城政府才決定
將大教堂復原,使其恢復往日的輝煌。基督城人才濟濟,又富熱枕,想必會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在此期間不妨緬懷它過去的光彩。
     座堂由擅長哥特式建築的英國建築師史葛特 (George Gilbert Scott )設計,
其後還加上新西蘭著名建築師孟福特(Benjamin Mountfort),使之充滿維多利亞建築風采。
座堂1864年開始建造,1881年啟用,但真正完工時間是1904年,費時40年才進竣工。
孟福特對塑造基督城的外貌居功至偉。他向新西蘭輸入復古的哥特式風格,
用木和石頭營造的哥特式設計成為新西蘭的特色。 
教堂是用木材和青石+白石石料建成
       聖壇
     歌特式建築風格充滿優雅情韻,高達 63 公尺的高聳尖塔,造型仿英國的聖保羅教堂,
裝設了 12 座鐘,可演奏出不同的旋律。教堂內部莊嚴華麗,以用粗石砌成的玫瑰窗最惹人注目。
                            高達63米的高聳尖塔,是基督城最重要的地標與精神象徵。
    中世紀早期有學者發表了《天階序論》,制訂了天使三級九等,即「天階等級」。但在745年,教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規定教徒只得崇拜上帝,不得崇拜天使。圖為天使不同的等級。
     位於教堂前的廣場,是基督城當地人的休閒場所。每逢週末,便有各式熱鬧的街頭音樂會舉行,
與即興演出的街頭表演,教許多人駐足圍觀。   
廣場上除了有廣場設計者約翰.羅伯特的雕像外,還有一座18 公尺高的千禧年
聖杯雕塑(Metal Chalice),靈感來自於對應教堂尖塔的形狀,以新西蘭當地植物形樹葉狀
所雕塑成。這同時是為了慶祝基督城、坎特伯雷(Canterbury)地區建立150週年。
                           千禧年聖杯
                                 廣場知客
紀念橋獻給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死者,及紀念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隨後在婆羅洲,韓國,馬來亞和越南的戰士。
哈格利公園(Hagley Park)係基督城區最大具規模的公園,走入公園可親近感受紐西蘭市民悠閒愜意的一面
                                 基督城植物園的孔雀噴泉
                          維多利亞廣場的庫克(James Cook)雕像,以紀念他三次到訪新西蘭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憶奧克蘭(Auckland)

      怎樣才算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如果你到奧克蘭(Auckland),看見那裏有眾多的遠足徑和十幾個迷人的度假島嶼,人人開車半小時就可以徒步旅行或倘佯在陽光下享受生活,而且有佳餚美酒,淋漓滿目的商場,襯托著歡快的玻里尼西亞文化節奏,你還想遷居嗎?
銀葉蕨(Kaponga)因其葉子為白色而成為毛利人的信仰對象,並且也是紐西蘭的象徵之一,是紐西蘭國徽的組成圖案。
鷸鴕(kiwi),新西蘭國鳥,喙長,不能飛
不過對許多華人遊客來說,奧克蘭這個多元文化
的城市
並不吸引,因為法規的關係,
那裏的百貨公司、商店多在下午五點打烊,
想要在最熱鬧的皇后街(Queen St.)購物、逛街,
也未免是太煞風景了。所以他們認為這個城市不夠繁榮,
不像世界其他大城市。其實要體會奧克蘭的獨特,
就一定要多留幾天,
才能享受休閒購物、珍饈美饌和它那如畫的風光。


好好休息
仔細品味
在步行徑上漫步
到動物園去觀賞
新西蘭主要由兩大島嶼組成,即北島和南島。
不說不知道,
新西蘭的國土由北到南竟長達1600公里!
奧克蘭是北島最大的城市,
雖然沒有南島的冰河和湖泊,但在附近遊覽火山和溫泉,

還是頂寫意的。
在奧克蘭市區散步,
不僅可以看看這個多元種族的城市風光,
也可以感受不同人種在此相處的氛圍。
在市區散步
      天空塔(Sky Tower)是南半球最高的獨立建築物 ,也是奧克蘭的地標,細細長長像針一般直立於地面,不論在奧克蘭哪個方向都能瞧見它。在天空塔上有兩層餐廳。一層是「Orbit」,設有旋轉座椅,每小時旋轉360度;另一層是咖啡廳層,並有兩個觀景台(包括部分玻璃地板),都可眺望整個奧克蘭市景,視野非常棒,另有刺激的高空彈跳活動等著勇者挑戰。
每小時旋轉360度的餐廳
無敵景觀

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天空塔


      或者驅車直上獨樹崗 (One Tree Hill),欣賞羊群或
牛群在大片大片
的綠色草地上吃草。這裏之所以稱為獨樹崗,
是因為山頂附近曾經矗立著一顆松樹而得名。現在
這顆松樹
已經不在了,只有一座紀念碑代替。事情是這樣的:
現在的康瓦耳( Cornwall Park) 公園是「奧克蘭之父」
坎貝爾( John Logan Campbell )捐贈土地興建的。
1901年他捐贈時,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為毛利人
豎立紀念碑,
以表達他個人對毛利人偉大成就和精神的仰慕。站在山頂上,整個城景與海景映入眼簾,非常壯觀。
坎貝爾紀念碑
綠油油的草地,無限的視野

      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位在凸起的山丘頂部,建築壯觀美麗,為新古典主義風格,館內收藏集中於紐西蘭歷史、自然史以及軍事史。

毛利法庭原裝尺碼(網絡相)
展覽廳(網絡相)
文化表演

      

 薩瓦奇紀念公園 (Michael Joseph Savage Memorial Park)位在海岸旁的一個小山丘,擁有廣大的花園與草坪,與奧克蘭市中心隔著海洋相望。
      奧克蘭的港口(Viaduct Basin)較特別的是停滿了私人帆船,是全世界擁有最多帆船的城市,有帆船之都的別名,從港口的另一側看更為壯觀。




      新西蘭漁產豐富,擁有世界第四大專屬經濟區,是著名的海鮮之國。到新西蘭旅遊,當然要品嚐美味的青口貝、大龍蝦、三文魚、鮑魚等等。可惜近年來,這些著名的海鮮多數是出口去了。在新西蘭本土反而難得有機會像以前那樣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