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遊小三峽

小三峽位於長江三峽最大的支流大寧河下游,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比起長江三峽,小三峽以「峽更窄、山更翠;峽更奇、景更幽」而聞名。

      遊大寧河,在巫山就要換船,改乘一般遊艇。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  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雲,峰峰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裏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

      船出龍門峽,要經過許許多多灘,其中一個最美麗的灘,人稱銀窩灘。灘道不足300米,落差卻有1米之高。這裏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


      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岩,很像從天外遨遊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好奇者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其實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並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罷了。

      小三峽的滴翠峽長約20公里,是小三峽最長、最幽深、最秀麗的一段峽谷。峽中鐘乳石遍佈,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其中赤壁山陡立河岸,通體赤黃生輝,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

小三峽中有幾段寬谷,河床上佈滿了各種五顏六色的卵石,石上有瑰麗的花紋,這就是有名的「寧河釆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