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歐洲國家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但在歐洲最東南端,竟然有一個國家信仰起源傳播地遠在亞洲的藏傳佛教。在這片土地上,不僅舉國上下信仰,而且佛寺、僧侶更是隨時可見。那就是俄羅斯共和國卡爾梅克(Kalmykia)。毫無疑問它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國家。
原來在明朝崇禎年間,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宗主國無暇照顧隸屬。厄魯特蒙古的土爾扈特部不堪忍受準噶爾部的打壓欺辱,其首領鄂爾勒克汗就帶著本部族人、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分牧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伏爾加河下游裏海一帶建立土爾扈特汗國。經過長達百餘年的發展,它終於站穩腳跟,而且日益強大。與此同時,沙皇俄國也在快速崛起,打壓和吞沒周邊小國。土爾扈特人雖然驍勇善戰也無法抵擋底蘊深厚,軍事力量強悍的沙俄,只得屈服。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人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從伏爾加河流域遷回新疆。清政府對土爾扈特人進行了妥善的安置,乾隆皇帝為表彰土爾扈特部誠心歸順的精神,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了他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篇碑文。
驍勇善戰的土爾扈特人
土爾扈特人定居伏爾加河兩岸,當時東岸約17萬人,西岸約1萬人。可惜渥巴錫的回歸計劃被沙俄知曉。不得已提前東歸。但由於河水尚未結冰,西岸的人無法過來,渥巴錫只好率領東岸的17萬人回歸祖國。為表決心,他們把東岸所有的宮殿、村莊付之一炬。沙俄為完全掌控土爾扈特人,就往土爾扈特人聚居區遷入大量哥薩克移民,希望這樣可以改變土爾扈特部民族結構和文化思想。同時,大量遷入的哥薩克移民也使得土爾扈特人的游牧業受到影響,人民生活越發困苦。在這樣的情況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終於得償所願,立即徵召大量沒飯吃的土爾扈特青壯年參戰。不久之後,土爾扈特人被改稱為卡爾梅克人,在突厥語中意為「留下來的人」。
到了蘇聯時期,斯大林進行大清洗。1941年,所有佛教寺院不是被關閉就是被拆毀;宗教領袖遭到迫害。1943年,共和國被解散,卡爾梅克人被押送到西伯利亞。1958年,他們在貧寒交迫地區生活了15年,才又被蘇聯政府安排重返故土。
現在佛教再次復興,共和國到處都有寺廟,寶塔和宗教雕像,尤其是在首都埃利斯塔。主要的佛寺是2005年對外開放的金廟。
這座寺院的核心是一座8米高的金身佛像,這是歐洲最大的佛像。
但是卡爾梅克共和國面臨著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那就是自己的文化、風俗習慣有可能被別的民族同化。所以卡爾梅克共和國正積極從中國吸引蒙古族移民到卡爾梅克打工。可幸許多年輕人都對保護民族語言和傳統感興趣。為此當局不斷開設免費民族語言課程。卡爾梅克的佛教領袖表示,現在他們的主要精力不僅用在寺廟的重建上,還要讓卡爾梅克的佛教思想和文化得以復興,以及培養基本的世俗人類道德觀,如同情、愛、善良和寬容。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內的卡爾梅克人,依然說著和新疆塔城蒙古居民一樣的衛拉特方言,一直牢記自己的民族史和來源。
近年來,在鬱金香盛開的時節,卡爾梅克首府埃利斯塔郊外還會舉辦鬱金香節。來自共和國各地的音樂家和遊客都會參加慶祝活動。
旋轉祈禱輪有助於積累積極的業力
祖先是新疆人
年輕人愛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