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懷抱「中國情結」的卡特

       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家中逝世,享年100歲。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和世界失去一位非凡的領袖、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並形容卡特是「一位有原則,有信仰,謙虛的人」。 

      外媒報道,卡特在任期間促成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他是一位有著「中國情結」的總統,從小就對中國著迷,卸任後亦多次訪問中國,直到去世前幾年仍關注著中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個人的名義,對卡特前總統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家人表達誠摯慰問。他表示,卡特前總統是中美建交的推動者和決策者,長期以來為促進中美關係發展和兩國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貢獻。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方願同美方共同努力,著眼兩國人民根本利益,順應國際社會普遍期待,推動中美關係沿著健康、穩定、可持續的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1987年,鄧小平和卡特在北京擁抱,兩人關係密切。

        1979年,冷戰最為激烈,台海緊張局勢加劇,卡特政府與中國官員進行了幾個月的秘密談判,以實現自1949年中國共產黨掌權以來兩國疏遠關係的正常化。當年一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華盛頓迎接一位開創歷史的客人:打開中國經濟大門的鄧小平。這種外交關係從此永遠改變世界,為中國的經濟崛起以及後來與美國的競爭奠定基礎。

1979年1月,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與美國總統卡特在華盛頓簽署中美科技合作協議。
      卡特在歡迎儀式上表示:「我們期望正常化將有助於推動我們共同走向一個多元化與和平的世界。長期以來,我們兩國人民彼此隔絕。現在我們共享新的商業、思想和人員流動的前景,這將使我們兩國受益。」對此,鄧小平讚揚卡特的「富有遠見的決定」,為結束「我們之間30年不愉快的時期」發揮了關鍵作用。

1979年1月30日,美國總統卡特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美國華盛頓特區。
      卡特出生於10月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一天,卡特的密友劉亞偉說:「他喜歡說,是命運讓他和中國走到了一起」。即使離任後,他仍煞費苦心與中國人民建立密切的聯繫,但隨著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關係的降溫,這種聯繫受到影響。然而,他仍然是一小群因在20世紀70年代幫助共產主義中國擺脫孤立而受到北京珍視的美國政治家之一。

「命運讓他和中國走到了一起」。

        卡特形容鄧小平「聰明、堅韌、聰明、坦率、勇敢、風度翩翩、自信、友善」。後來他在日記中形容這次訪問是「我擔任總統期間令人愉快的經歷之一……對我來說,一切都很順利,中國領導人似乎也同樣高興。」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獲得了「最惠國」貿易地位,提振了經濟並創造了就業機會。一年之內,兩國之間的雙向貿易翻了一番。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中國不僅成為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也成為世界的重要貿易夥伴,這對中國的成長「極為重要」。
 
                               鄧小平在德州的牛仔競技表演中勇敢地試戴了一頂牛仔帽
              對於卡特中國讚譽有加,西方各國溢美之詞亦不絕於耳。連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也不甘後人:「在這個莊嚴的日子裡,我們哀悼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全球和平締造者、美利堅合慰藉眾國第三十九任總統吉米·卡特總統閣下的去世。卡特總統是一位勇敢、道德正直、富人性和外交出眾的人,他激勵了幾代人,也是所有相信正義和同情力量的人的希望燈塔。作為第一位承認巴勒斯坦人民自決權的美國總統,他孜孜不倦地倡導中東問題的公正和持久解決。他大膽反對不公現象,包括解決以色列種族隔離的現實,並捍衛和平事業,反對暴力和戰爭。他對這些原則的奉獻為他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證明他為人類進步而奮鬥的一生。我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和我本人,向你的家人和親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我們祈求全能的主賜予他的靈魂永恆的平安,並在這悲傷的時刻以耐心和慰藉來安慰你。」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2,600年前的古代沉船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與穆爾西亞地區文化部合作,由14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即從9月13日開始,到11月7日結束,就將一首沉船馬薩龍二號打撈上來。考古學家和研究人員對這艘船特別感到興趣,因為腓尼基時代基本完整無損的沉船已經屈指可數。沉船計劃負責人德胡安展示的一段視頻,顯示潛水員將沉船的木碎片一塊塊搬運到水面。

古代腓尼基沉船馬薩龍二號的水下照片。
       腓尼基是地中海東部沿岸的古老文明,位於現代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地區,鼎盛時期是公元前約1,500至公元前300年。在此期間,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因海上貿易而繁榮一時,且發明字母表,為後來古希臘和羅馬產生的字母表奠定了基礎,但直到20 世紀,腓尼基文明的許多痕跡已蕩然無存。

最近發現的沉船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德胡安說,像馬薩龍二世這樣的文物可以幫助闡明腓尼基文化。他在瓦倫西亞大學發表的評論中指出,儘管有大量關於古希臘人在地中海附近建造的船隻的資訊,但即使現在,人們對腓尼基海軍建設也知之甚少。

沉船埋在石頭和沙粒下
        他說:「因此,這艘沉船對研究這一領域做出非常重要的貢獻」,並指出,馬薩龍二世的元素與周邊地區文化的建築設計相似,只不過其中一些元素,至少目前來看,獨特而神秘。
沉船的每塊碎片轉移到水下考古博物館的實驗室。
       沉船的每塊碎片已轉移到西班牙南部水下考古博物館的實驗室。該處大概需要幾年的時間進行仔細工作,以保存船骸,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後的變化

        法國中世紀地標巴黎聖母院坐落巴黎市中心,是一顆珍貴的哥特式瑰寶。2019年大火焚毀後,經過5年重建和翻新,但其重生過程一直是個嚴格保守的秘密。很少有人見過建築師、工匠和工藝大師的細緻工作,不知道他們如何小心翼翼地讓大教堂恢復了生機。 直到上週五(11月2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2月7日和8日重新開放之前進行最後一次實地考察,世界才首次看到經過翻修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中殿。大約250家公司和數百名專家參與為期五年、耗資數億歐元的修復工作。

      5年前,聖母院火光熊熊,塞納河堤上站滿嚇得目瞪口呆的群眾。烈火衝天,耀眼的橙色火焰很快就將這座860年歷史的哥特式大教堂吞噬;著名的尖塔從巴黎天際線上倒塌。 當時,馬克龍信誓旦旦,決心修復這座人見人愛的建築,並雄心勃勃限定5年。如今,2,055天已屆,看似不可能的事已實現,7億歐元的修復工作亦已完成。

    建築師杜克(Viollet-le-Duc)在祭壇上雕塑的青銅聖幕,及構成路易十三誓言的雕像。

   巴黎聖母院定於2024年12月上旬重新開放,並計劃於12月7日至 8日(週末)舉行儀式。

    馬克龍總統會見修復大教堂聖馬塞爾小教堂壁畫的瑪麗·帕蘭特。大教堂內環繞著29座小教堂。這些小教堂並不是最初規劃的一部分,而是13世紀添加的。

         巴黎聖母院內部的詳細視圖。

    巴黎教區決定對大教堂的內部進行全面翻新,並委託法國藝術家兼設計師巴代(Guillaume Bardet)創作新的禮拜儀式作品,包括高壇、讀經台、主教座位、聖幕和洗禮堂。

     馬克龍在訪問巴黎聖母院期間發表演說。他告訴人群,其中包括1,300多名修復工作者:「你們把灰燼變成藝術品」。

    荊棘冠冕是巴黎聖母院最珍貴的文物之一。 1263年,聖路易將它從聖地帶到巴黎,火災當晚,消防員打破玻璃箱成功救出。法國藝術家杜比松(Sylvain Dubuisson) 設計了一個新的聖物箱。

     馬克龍夫婦參觀了巴黎聖母院的新屋頂結構。愛麗舍宮形容這次彩排是整個訪問「最具象徵意義的時刻之一」。在火災發生之前,屋頂綽號叫「森林」,因為它用法國各地的橡樹製成,而且支撐屋頂的拱門密密麻麻。據法國政府稱,在大火倒塌之前,它已經是個火藥庫。

      11月29日,巴黎聖母院唱詩班座位

 

     新修復的巴黎聖母院中殿全景。這是中殿第四次重建。在進行任何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固定建築物,以防止受損部分倒塌,並支撐中殿的28個飛扶壁。

    南玫瑰窗是國王路易九世贈送的禮物,現已恢復原來的輝煌。這不是第一次重建,18、19世紀也曾重建。

     巴黎聖母院外的部分淺浮雕。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龐貝古城出土精美壁畫的小屋

         考古學家在龐貝發現一小屋,裡面充滿精緻的、有時甚至是色情的壁畫,進一步揭示羅馬人裝飾家園的華麗方式。10月24日(週四),負責監管該遺址的龐貝考古公園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間屋位於古城的中心區,比正常的屋宇要小,而且沒有羅馬建築典型的中庭,實在罕見。

龐貝古城出土精美壁畫的小屋\
在龐貝城一間不尋常的小屋發現的一幅壁畫。

古城不僅大屋,就連「小屋」也可以用壁畫裝飾得華麗。
這幅壁畫描繪希臘神話中的菲利克索斯兄妹被繼母陷害後騎著金羊逃跑,妹妹赫勒在途中墜海的場景。

         考古學家說,這種變化可能是由於公元一世紀羅馬社會,尤其是龐貝社會不斷變化的趨勢所造成。公元79年,龐貝古城被維蘇威火山爆發摧毀,建築物和數千名居民被埋在層層火山灰和浮石之下。這個塗層保存了這座城市兩千多年的完整,使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當日羅馬人生活前所未有的洞察。

         2000年後發現不修邊幅的壁畫,揭示龐貝古城驕奢淫逸的生活。

       這項最新發現凸顯富有的羅馬人家中的華麗裝飾。有幾幅壁畫描繪希臘神話場景,其他壁畫則在白色背景上裝飾有植物和動物圖案。

             壁畫和馬賽克地板源自奧古斯都凱撒時代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納米比亞撲殺動物以拯救動物的策略是否有效?

      儘管看來有點無厘頭,但獵物和選擇性撲殺狩獵是納米比亞長期土地管理的一部分。這一策略被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和狩獵公司稱為“可持續用途”,旨在保護生態系統和增加野生動物數量。政府表示,狩獵所得的利潤將歸還保育組織和當地族群,野味則在當地分發或出售。

       納米比亞表示,其涉及狩獵的保育策略有助於增加野生動物數量

      納米比亞目前採取這項策略,是向當地人提供肉食的一種手段。同時,由於該國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水源極度缺乏,野生動物、牲畜和農作物奄奄一息,導致1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一半)挨餓。所以這也可以舒緩水源不足和植被枯竭所帶來的壓力。

   生態學家布朗說,在乾旱時期需要控制動物數量,以保護脆弱的植被

      因此,政府要在國家公園和公共區域撲殺水牛和斑馬等640頭動物,並在被認定為人類與野生動物「交戰」的地方撲殺83頭大象,以致引發國際社會的憤怒。 一些動物將通過利潤豐厚的狩獵許可證出售給戰利品獵人,而這些利潤隨後將用於改善國家公園的供水。戰利品和獵殺所得的肉將分發給最需要的人。但對於批評者來說,該計劃是短視的,不會對面臨飢餓的人數產生任何真正的影響。

      曾在該國環境部工作的布朗表示,撲殺是保護這個乾旱國家脆弱生態系統的常見方法。

                      納米比亞埃托沙國家公園的大象

      根據NCE的數據,納米比亞擁有約250萬至300萬隻野生動物。每年有多達36萬隻動物因肉食問題而被宰殺。此外,在乾旱年份,在有圍欄的國家公園和農場,動物無法遷徙到其他地方覓食,因而有更多動物遭受屠殺。

      布朗說:「在乾旱條件下,你必須當機立斷,不然就會損害植被。在這些乾旱地區,牧場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不是幾年,有時是幾十年。即使真的下雨,亦很難回舊觀。 

                            波札那的大象難題

      布朗還指出,生活在獅子、豹子和大象附近可能是一種「痛苦」,並補充說,歐洲農民也不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與狼或狐狸一起生活。他說,如果一群大象來找水卻找不到水,牠們就會「脾氣暴躁」,推倒水箱,拔起水管,甚至向人類揮動鼻子。根據NCE的說法,分享受控狩獵產生的收入,可以鼓勵農民和當地人與這些動物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傷害他們。

      布朗說:「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找方法來激勵人們想要與野生動物一起生活,讓他們覺得這一切值得,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射殺異常的大象。」這種激勵措施可以透過出售狩獵許可證、野味以及與狩獵部門相關的就業機會來獲取收入。

     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為當地人提供保護野生動物的經濟利益,可以激勵他們與巨型動物一起生活

      但對於善待動物組織的福賽斯來說,戰利品狩獵並不是保護野生動物的答案。 她說:「戰利品狩獵與保育無關,不應該為了賺錢而宰殺動物。這些數字根本不合理。」她呼籲各國政府轉而專注於透過狩獵旅遊創造就業機會和收入。

      不過NCE指出,大數量從1990年代約7,000頭激增到如今約24,000頭,證明該國保護模式的成功。布朗說:「這裡的大象種群確實非常繁榮。因為人們已經準備好與大一起生活。」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表示,即使殺死一群大中的幾頭,也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受創傷的動物可能對人類更具攻擊性,他們建議使用避孕等其他「人道控制方法」來降低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風險。  

        福賽斯說:「屠宰和食用野生動物的風險使納米比亞人民面臨風險,也使更廣泛的全球健康面臨風險。」他列舉愛滋病毒/愛滋病和伊波拉病毒等人畜共通傳染病。 「這肯定是我們尚未見過的任何這些疾病或大流行的風險。」   

人畜共通傳染病




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泰國對「外來」吳郭魚宣戰

        吳郭魚(tilapia)又名羅非魚、通常生活於淡水中,可以存活於湖、河、池塘的淺水中,也能生活於出海口、近岸沿海等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牠有很強的適應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因此在許多地方成為入侵物種,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名單。 吳郭魚(tilapia)又名羅非魚、通常生活於淡水中,可以存活於湖、河、池塘的淺水中,也能生活於出海口、近岸沿海等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牠有很強的適應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因此在許多地方成為入侵物種,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名單。

適應力很強的吳郭魚
    泰國官員近日稱,黑顎吳郭魚乃該國有史以來「最具入侵性的物種」,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為了控制這種入侵物種,群眾紛紛涉水進入湖泊,政府並進行基因改造。然而,牠仍在泰國各種水域中蔓延,迄今已影響17個省份。

                                           入侵泰國的黑顎吳郭魚

      議會進行的一項調查旨在找出原因及其提倡者,曼谷議員納塔查·文柴因薩瓦宣稱:「我們不會將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傳給下一代」。那麼,泰國當局能贏得這場戰爭嗎?這種西非魚到底是如何在半個地球之外造成嚴重破壞的呢泰國當局能贏得這場戰爭嗎?  

      泰國過去曾爆發過黑顎吳郭魚的災難,但沒有一次像最近的災情那樣廣泛。納塔查估計,此次災情將使泰國經濟損失至少2.93億美元。關鍵在於牠捕食小魚、小蝦和蝸牛幼蟲,而這些都是泰國重要的水產養殖產品。

      有見於此,政府幾個月來一直鼓勵群眾捕捉黑顎吳郭魚,又向捕撈者收購,支付多一倍的金額,達到每公斤0.42美元。結果呢?在曼谷郊區,人們拿著塑膠盆在水深及膝的河道和池塘到處捕撈,希望滿載而歸。同時,當局也放出亞洲鱸魚和長鬚鯰魚加以追殺。然而,這是和一個快速繁殖的物種作競賽:雌性吳郭魚一次能產下500條魚種。

      因此,當局也著手開發產生不孕後代的轉基因黑顎吳郭魚,並計劃最早在今年底將其放歸,以期阻止其族群數量進一步激增。但納塔查先生告訴記者,政府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他想知道「誰會贏?」只不過」我們需要人們密切關注案件,否則這件事就會風聲鶴唳,我們也會把這種環境傳給下一代。」

 
泰國政府提出收購黑顎吳郭魚,鼓勵大眾捕捉

那麼,這種魚到底是如何來到泰國的呢?議會有人認為,這是食品巨頭正大食品(CPF)14年前的一項實驗所導致。該公司生產動物飼料並經營蝦場和牲畜養殖場,2010年底,他們從加納進口了2,000條魚。根據泰國公共廣播公司報導,兩年後,泰國爆發黑顎吳郭魚災情,其中包括CPF實驗室區域。但正大集團旗下農業企CPF否認這些指控,還威脅起訴那些在此事上傳播所謂「錯誤訊息」的人,因為數它正在與國家機構合作,對抗外來物種的傳播。

                                                          東南亞的魚市場

      專家稱,與黑顎吳郭魚的爭戰可能會失敗。瓦萊拉克大學水生動物遺傳學專家蘇維特·烏提蘇蒂梅塔維博士說:「我不認為有可能根除吳郭魚。因為我們無法限制牠的活動範圍。在自然界中,牠會不斷繁殖,而且繁殖週期很快。」淡水生態系專家農帕尼馮對此表示同意。他說:「外來物種的問題在於,一旦牠們定居下來,就很難根除。」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龍蝦如何成為不可思議的身份象徵和「文化偶像」

       儘管龍蝦有著閃亮的紅色外骨骼,稱為海洋中的昆蟲,而且在菜單上遠非世界上最奇怪的美味佳餚,卻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不太可能的奢侈主食。除了高價預訂之外,這種甲殼類動物從來都是藝術和時尚富裕的象徵,其文化地位超越了魚子醬或昂貴的牛排等其他烹飪美食。

   威廉卡爾夫(Willem Kalf)1653年的靜物畫描繪了一系列奢侈品,其中以龍蝦為主角。這一時期的佛蘭德藝術家描繪了進口商品的奢華場景,以展示世俗、權力和財富。

                      Lady Gaga的水晶甲殼動物已經成為她最漂亮的造型之一。 

                                Dior 2006 秋冬高級訂製服以龍蝦和珊瑚等海底甲殼動物為靈感

            數據分析公司Markets and Research稱,龍蝦棲息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受到食家倒屣相迎,尤其是在亞洲,人們求之若渴,需求量激增,其全球市場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緬因州的《公眾報》表示,近年由於新英格蘭水域變暖,龍蝦的數量急劇下降,令新英格蘭海岸的甲殼類動物的需求和成本持續增長。

    從古埃及、羅馬、秘魯到當代,龍蝦在世界各地的藝術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圖為日本藝術家久保俊滿創作的木刻版畫 (18至19世紀)。 

       但龍蝦的身份並不總是那麼的身驕肉貴。追蹤網路,可見牠們曾經一貧如洗,淪為美國殖民地時期囚犯和奴隸的食物。不過,儘管新英格蘭盛產的龍蝦沒有受到英國殖民者的高度重視。牠華麗轉身的故事並不就此結束。正如伊麗莎白·湯森德在《龍蝦:全球歷史》一書中詳細描述的那樣。從放在熱狗麵包裡面的美國大螯龍蝦到令人垂涎的日本刺龍蝦,從南非和澳洲享用的岩龍蝦,到在法國美食中備受推崇的海螯蝦或對蝦,龍蝦具有世界各地豐富多樣的烹飪歷史。

                     艾爾莎·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與Dalí設計的真絲歐根紗晚禮服標誌著時尚與藝術領域的開創性合作,並已成為文化試金石。

        她說:「全世界對龍蝦的熱愛出於口福。人類需要食物,而甲殼類動物往往觸手可及...但貝類最終不僅僅是食物,以致其身份從重要的蛋白質轉變為文化標誌。」

1937年,溫莎公爵夫人沃利斯·辛普森穿著夏帕瑞麗的龍蝦晚宴禮服登上《Vogue》雜誌,這令她與愛德華王子的關係增添了一層醜聞,因為愛德華王子為了娶她而放棄了王位。 


 

 

 


 

 


 



 







Lady Gaga的水晶甲殼動物已經成為她最漂亮的造型之一。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猶他州地標「雙拱岩」上週塌了

        猶他州地標「雙拱岩」上週塌了猶他州地標「雙拱岩」上週塌了猶他州南部拱門國家公園的著名地標雙拱岩8月8日坍塌,幸而沒有人受傷。國家公園管理局官員相信,由於附近鮑威爾湖水位出現變化,加上湖水波浪的衝擊侵蝕,導致岩石坍塌。據稱,拱門國家公園位處橫跨猶他州與亞利桑納州的格蘭狹谷保護區,已有1.9億年歷史。負責人科恩斯發聲明指出,這次塌陷提醒人們要保護該湖周圍的地質資源,因為這些天然拱門的特徵與壽命,會因為人為的干預而受影響及破壞。

                                       公園護林員表示岩層倒塌時沒有人受傷

       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形成雙拱的岩石由三疊紀晚期到侏羅紀早期的細粒納瓦霍砂岩組成,因為地層中有一個大洞,也稱為「抽水馬桶」。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風吹雨打,堅固的岩層終究抵擋不住大自然的侵蝕。
猶他州南部格蘭峽谷保護區著名的岩層遊客多達數百萬

 科恩斯表示,岩層可能受到「人為干預」的影響或破壞。據美國宇航局稱,由於全球暖化導致美國西部變得更加炎熱和乾燥,鮑威爾湖的水位自1999年以來一直在穩步下降。水位在2023年達到歷史低點後今年有所上升,但尚未完全反彈至1999年的水平,當時湖水已接近飽和。該岩層是一個天受歡迎的徒步旅行目的地。2023年,超過500萬人參觀過格倫峽谷保護區。有些人在社交媒體上對失去著名拱門表示哀悼。就在塌陷前一天,一名網民發佈了一段盤旋在鮑威爾湖上方岩層的影片。另一位網友說,她有一張1969年母親在車呔中漂浮在岩石下方的照片。她發文說:「很遺憾看到拱門消失」。猶他州的公園擁有許多拱形岩層,包括拱門國家公園和錫安國家公園。

2022年6月8日,科羅拉多河在亞利桑那州佩吉格倫峽谷保護區的馬蹄灣流過。

猶他州著名的「雙拱門」地質構造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