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九龍寨城公園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的27週年紀念日,政府聯同不同機構推出多項優惠。7月1日也是我正式退休的日子。回想27年前,我還是龍精虎猛,什麼慶祝活動都可以參加。時至今日,耄耋之年垂垂老矣,雖然珠玉在前,早已無力分享。

       1949年5月我初抵香港,還不知道中國在香港境內有一座飛地。隨著時間的過去,我才了解九龍城寨這座飛地是一個收納罪惡溫床的貧民窟,一個「三不管地帶」: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新中國成立後,多年來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並聚居於寨城。港英政府不管制此處,寨城變為三合會活躍地帶,成為黃、賭、毒的溫床。妓院、賭檔、鴉片煙館、海洛因館、狗肉餐廳等四處林立。如此情況,焉敢冒味,終於緣慳一面。

1989年九龍寨城城門

       七一佳日,吃過午飯,坐屯馬線到宋王臺,步行到從未謀面的九龍城寨。原來九龍城寨位於當年九龍半島東北角,毗鄰今日的九龍灣,具戰略性價值。早在15世紀,已被清政府官員使用,至1668年更在那裡建了一座塾台;1801年又在接鄰的沙灘盡頭興建一座炮台。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島後,該處在中國海岸防衛方面的重要性更大大提高。一座由堅固石牆、六座瞭望台和四道城門圍著,面積達六點五英畝的寨城於1846年11月25日至1847年5月31日期間建成。寨城的駐兵數量不斷增長,由最初的250人增至1898至99年的500多人。

1989年的九龍寨城
        今天走進寨城公園,迎面而來的便是府衙,花崗門楣上書刻着黑色的「ALMSHOUSE」,那是衙門的音譯,英文的意思是「救濟院」兩者合起來就是府衙救助貧民之意的確,建城後,龍津義學就秉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
魯、鄒是孔、孟故鄉,句意為:祝願此地文教昌盛。

      1906年,聖公會鄺日修牧師向政府租用衙門作為「貧苦院」,以救助周遭無依的老人;1918年,「貧苦院」為華人基督教接管,並易名為「廣蔭老人院」,又申請後山作為墳地(即今華人基督教墳場),負責老人的生養死葬。現今,寨城內有「鄺日修峰」、「廣蔭庭」等景點,以紀念這位牧者
今天的大門
改建後的九龍寨城正門
寨城地標府衙
府衙內景
現代衙差
寨城舊貌       1899年,英國派兵佔領寨城,將清兵趕走;自此寨城便缺乏法治和管理,後來漸漸變得殘破不堪及半無政府狀態。1941至45年日治期間,城牆被拆毀,石塊被用作擴建啟德機場的材料;另一道宛如萬里長城由寨城北面沿山丘向上延伸本用作監察駐軍的副城牆,亦不能幸免。 

九龍寨城公園內的「南門懷古」遺跡,包括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排水溝、城門石板街道、戰後樓宇地基,還有刻有「南門」和「九龍寨城」字樣的花崗岩石額

正東門

        1987年,香港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並於原址興建公園。而公園將盡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清拆工程於1994年4月完成。在清拆期間,一些寨城的遺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發掘出來,並揉合在公園的設計中或予以保存成為展品,以供遊人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