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慈湖一日遊 2013

 11月15日,弟妹來台的第二天,操明夫婦就把我們帶到慈湖。一下車就看見桃紅色的蔣介石銅像,氣宇軒昂,原來停車場旁便是「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往桃園



        1981年,我第一次參觀慈湖陵寢,是沒有這個公園的。那是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去蔣化」的結果。 運動開始,數百座蔣介石銅像,從全台灣各地被「趕」出來,堆放在蔣的慈湖陵寢邊,成了「蔣公銅像公園」。 從1997年,這裏陸續收到兩百多座蔣介石銅像,有的已破損,有的完好,還夾著27座孫中山像、和2座蔣經國像。政黨輪替,是非誰能分清楚?不過這個蔣公紀念公園也規劃的非常漂亮,有池塘、拱橋、步道、草地、休憩座椅、餐廳等,非常適合大家來踏青,也會看到一個1970-1980年代的台灣雕塑縮影。

      這是公園內最霸氣的蔣公銅像,把拆解過後的巨大版銅像碎片重新組合起來,用尊重歷史原貌的方式將之復原,但不是使之回復到全新狀態,而是讓歷史痕跡真實保存,這是目前文物修復的概念。




       1981年,我只知道桃園大溪有個慈湖陵寢。多年後,我才知道那時的慈湖是前慈湖。在前慈湖的後面有個塵封半世紀的「後慈湖」。後慈湖過去是所謂的軍事重地,直到2009年5月1日才開放參觀。
    後慈湖原為蔣公與夫人散步、划船的小湖,園區步道由慈湖側門進入後,越過小丘陵,約兩公里路程,沿途景觀迷人,還有戒嚴管制時期所留下來的指揮所、碉堡、管制鐵門、辦公室等。重新開放後,現保留5棟官舍的原始風貌,重現後慈湖的歷史、生態與蔣氏家族的人文生活,並復刻蔣家居家生活空間。園區豐富的生態有人面蜘蛛、鳥類、蛙類十分多樣,還有台灣特有種肖楠木的森林浴步道,漫步其中並欣賞後慈湖的倒影,也可以享受到元首級的休閒活動

        從南管制門進入後,在檢查哨旁,有塊寫著「秘境之南」的石碑,就是後慈湖湖濱步道,一樣是平緩好走的柏油路。
整個後慈湖的外觀呈現細長的半月形



       走到湖的北邊後,沿著五號戰備辦公室開始陸續參觀到一號辦公室。每間辦公室都有不同的主題, 介紹不同的東西。五號辦公室現在規劃為咖啡廳給遊客休息用。其他的戰備辦公室,有介紹生態、蔣家人的生活與行館、國光計畫、黑貓中隊等等。裏面有很多照片以及文物。看完五個戰備辦公室後,沿著後慈湖秘境步道往下走,途中經過戰備隧道,感受到這裡曾經是軍事重地濃厚氣息。沿著步道走到底,從一個鐵門出來,旁邊就是慈湖陵寢。

國民政府當年反攻大陸,不過失敗了!


在這裏可以休息、喝咖啡,慢慢欣賞美麗的風光。




穿過這個鐵門,旁邊就是慈湖陵寢。

1955年板橋林家將其所有的慈湖土地無償捐予政府,作為軍事戰備用地,實際上則成為蔣中正的總統行館。1959年6月13日,「洞口賓館」落成。由於此地景緻與蔣中正故鄉奉化相似,又因蔣中正思念其母王太夫人。蔣仔細巡視附近形勢,深覺此地閉而不塞,是一適於深邃思考和安靜處理事務之環境,乃決定在此建造一所台灣鄉村格式之平房;小湖原名「埤尾」,1962年蔣為追念慈母王采玉,復命名為「慈湖」。


蔣介石的靈柩奉厝於正廳內。1981年正聽對外開放,我可以隨便入內拍照。這一次給不容許,我只能用遠鏡素描一下 。

這時候陵寢門口已經聚集了很多人,等著候陵寢門口已經聚集了很多人,等看衛兵的交接。

            之後沿山林小徑,經前慈湖,回到停車場。

大溪陵寢為奉厝蔣經國遺體靈櫬之處,位於台大溪區福安里。此地原為板橋林家擁有,後捐獻給國家,由榮工處於建築成頭寮賓館,作為蔣家休閒之用。後改為總統府檔案室,並收藏蔣氏家族資料。

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方,透過大漢溪小帆船行駛淡水河,與大陸貿易興盛,造就了許多商號與商賈。日治大正時代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和平路、中山路等老街,各商號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裝飾圖案,包括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形成一種大溪專有的特色。和平老街因為開發較晚,老屋的保存狀況也較好,街上特色商店林立,十分熱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