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月報 11/1968
宗教改革運動的中心信息:
耶穌是主
鄧肇明
若有人要問:宗教改革運動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相信許多人都能隨口而答:因信稱義。可是一九六三年夏天,世界信義宗在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舉行全體大會,濟濟之士集合一堂,共同討論這個題目時,卻意見紛紛,莫衷一是。結果該次大會宣告失敗。以致今日大家都不願再提起此段傷心事。
另有些信義宗教牧強調宣揚純正的福音,施行合乎聖經的聖禮。然而若問·什麼才是純正的福音?聖禮如何施行才真正合乎聖經?相信又是高見滿坑滿谷。但令人折服者卻百無一二了。
其實這些口號本無差錯。只是若不經過思索與消化,便如隔年曆本,與現實生活脫節罷了。
究竟路德為什麼要挺身而出,不怕萬難,敢與當時的絕對權威—---- 羅馬天 主教—---- 作對呢?無他,因為他堅信耶穌基督是主。為了要對主忠心,,不容他畏縮,不容他不勇往直前罷了。
何以見得「耶穌是主」——這條教會最早的信經——也是路德一生思想和行動的指南?譬如在修道院中,他最關心的是:我如何可以得到一位慈悲的上帝?因此他甘願備受身心靈性的煎熬,以討神的喜悅。後來等到他一旦豁然開朗,認識這位慈悲的主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時,於是固執不放,誓死不辭 。所以在沃木斯御前受審時,他也本著頭可斷,血可流,基督不容侮的精神,堅決地說:「我站在這裏,別無他途。願上帝幫助我!」
是的,在他一生所書所作中,除了他所翻譯的聖經外,他認為絕不容燒毀的,只有兩樣。其一是他答覆人文主義泰斗以拉斯娒的「論不自由的意志」。因為信主的人,一生活在基督裡面,一舉一動都仰賴主的啟迪,憑祂的意思行事,所以不容自己妄自尊大。然而正因為基督徒的力量源出基督,所以是活生生的丶富創作性的。另一樣是他的大小本學道問答。他希望教友無論是在教堂中,,或是在家裏,都好好研讀這本問答書。因為全部的福音真理都記載在那裏了。可是在這本問答書中,他並不討論那些呆板的教義如因信稱義等,乃只注重使徒信經的第二段:我信耶穌基督。他解釋說,我信耶穌基督是我的主。因為衪不獨消極地將我這沉淪喪失的人救離罪惡和魔鬼的權柄,更是積極地將我贏回上帝的懷抱中。所以在士馬加登信條中,論到基督的職份和救贖工作時,他也特別強調說:「耶穌基督是主」。這一信式絕不容我們退讓。否則天地萬物都要傾倒了。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如此看來,路德在別處所十分強調的因信稱義教條,並非另有所指,乃是欲闡明耶穌是主,捨衪以外,別無救法而已。基督既是主,教會就必須完全歸順在衪的權柄之下,單一以衪的道—---- 聖經—---- 為生活的指南,因為基督乃是藉著衪的道統治教會。可惜當時的教會只是口頭承認基督,對於衪的道卻加上諸多額外的解釋,以致自己反而駕駁在基督之上,這自然是路德所不能容忍 的。教會的決裂由是而產生了。
耶穌是教會的主,那是顯然的。可是光是這樣相信還是不夠。我們必須要相信基督是你、是我的主。我們必須相信,基督天天在我的心裏降生,為我 而死,為我而復活,使我的罪獲得赦免。這就是福音的大能,所以宣講純正 的福音,正是要宣揚耶穌之為主。在得救的道上,若是除了耶穌以外,還加上別的東西,那就不是純正的福音了。
同樣,按著聖經施行聖禮,也是要彰顯基督的主權。在聖禮中,我們只是領受,並不貢獻什麼。我們乃領受罪得赦免的恩典,得以進入主的身體,即聖徒團契之中。所以路德曾經這樣說:教會真正的聖禮只有一個,那就是主基督自己。聖洗和聖餐不過是這一聖禮的兩種表達方法。在聖洗中,信徒讚美主基督進入每一個個人的心中,如同主自己降生於世,開始過一嶄新的生活一樣。在聖餐中,信徒感謝主打開天國之門,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丶休戚與共地一起奔赴天程。
自然,這樣地相信耶穌是絕不容易的。路德也承認信心是世上最難的事。 因為信徒們雖然可以互相鼓勵,互相勸勉,但卻沒有人能代表別人去信。每個人都必須單獨站在主前,單獨聽衪的話,有如亞伯拉罕之離開吾珥一樣。他必須要離開本族和本家,也就是說,他必須要斷然決然地離開舊的環境,舊的習慣,往一全新的境界。但上帝所應許的地方究竟如何?在什麼地方?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緊緊握著主的應許,全身交托而已。信也有如挪亞之做方舟,受盡鄰人的嘲言冷語而色不變,志不改。或如摩西之拋棄宮廷的豪華富貴 ,但到頭來卻為他所愛和所服事的同胞所埋怨,所迫走。是的,聖經中的例子都是在勸我們在信心上要堅忍不拔,向著標桿直走。不然就如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雖然他們都會領受主恩,但卻大都失落在曠野之中了。
所以說,信是冒險,是大阻的嘗試。然而誰的心門一旦為主的道所打開,信也就是最大的喜樂。因為信主的人高於一切,不為任何人所管束。既然如此 ,他就敢於正視社會的不平和不義。為了真理的緣故,他敢於撇下傳統,敢於出於污泥而不染,敢於「橫眉冷對千夫指」,敢於「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浩然之氣就是信心的自然流露了。
反過來說,信雖然是極個人的事,但因為它的對象和泉源是主基督的緣故,所以絕不會流俗為自私的個人主義。不,路德說,信乃是在基督裏的生活。基督徒之獲得完全自由,正是要無拘無束地面對世界,服務世界。信乃是絕對的服從主命。信催迫信徒為主而向世界作出美好的見證,成為他人的基督。 好樹若不結好果子,必然是假冒的。不,好樹之結好果子乃是如此自然,所以基督徒之做好事亦不必靠法律或人事的規定和制裁。若只受迫而行善,那真是對基督徒的侮辱了。為了愛,基督虛己成人,捨身在十架之上,使世人同神復和。所以我們這些被救贖了的人,也該成為神的工具,讓神的恩典在我們身上表揚出來,與基督一起做復和的工作。由此路德發揮了基督徒召命的觀念。職業無分貴賤,只要人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跟從基督,盡力而為,也就是在神救人的工作上有份了。
「基督是主」使信徒充滿了希望。因為祂已經復活,戰勝死亡了。從此我們不再懼怕什麼,也不能讓任何主義和意識形態重新奴役我們。然而因為基督是主,我們不再是屬於自己,不能再隱藏起來,過遁世的生活。不,我們必須像基督一樣,坦然無懼地進入世界,成為基督的同工,繼續做與世人復和的工作。所以每一個基督徒都不能放棄為世界的自由、和平、公義與真理而奮鬥,而犧牲。另一方面,基督之為主,在世界看來是隱藏的。基督自己也的確只取了奴僕的形像,所以跟從祂的人也必須忍辱負重,切忌囂張。這就是說,我 勝過世界的唯一武器,只是神的道,而這道唯獨在十字架上顯明出來。所以一切 自我主張,都是在否認她為主而已。
「基督是我的主」——這就是宗教改革運動的中心訊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