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丹麥追憶

丹麥(Danmark)的政體屬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首都是哥本哈根。由於丹麥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語言、文化和歷史,合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國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國家,貧富差距極小,被聯合國認定為已開發國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是丹麥最大的城市及港口,座落於丹麥西蘭島(Zealand)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Malmö)隔厄勒(Øresund)海峽相望。
      我們分別於1964,1965,1967和1981 造訪丹麥。第一次匆匆路過;第二三次主要是參觀學習;最後一次是應丹麥差會之邀,協助他們編輯中國教會特刊。差會備有單車,供我使用。於是有空便到處蹓蹥,十分愜意。
                     丹麥差會 4/67
       連接哥本哈根和瑞典城市馬爾摩的厄勒海峽大橋要到2000年7月1日才落成,所以1964年到瑞典,還是靠渡輪。在丹麥這邊,有座落在西蘭島北部赫爾辛約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的哈姆雷特城堡亦即卡隆堡(Kronborg Castle),建於1574-1585。這裡地處波羅的海厄勒海峽最窄的出口處,離哥本哈根市東北約45公里,是北歐保存得最好的文藝復興時期城堡。
          Kronborg 是北歐重要的文藝復興建築,是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劇情發生的地方 12/1964
           在厄勒海峽的渡輪上,剛經過卡隆堡12/1964
                               前面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Helsingborg,Sweden
      初到哥本哈根,最吸睛的便是教堂或宮殿的尖塔。這個「尖塔之城」迷人而樸實、繁華而古老,有數不盡的城堡建築,如阿美琳堡王宮、克里斯蒂安堡宮,盡顯皇室尊貴;有充滿濃郁的藝術氣息的場館,如皇家歌劇院、奧德羅普格美術館,感受十九世紀“黃金年代”的輝煌;有童話色彩濃厚的雕塑,如小美人魚、吉菲昂噴泉,寧靜而樸素。
     來到市政廳廣場(Radhuspladsen)一一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業廣場,可以回味這個城市800多年的歷史。廣場的中心是市政廳,一個結合古代丹麥建築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目前主要用於結婚典禮和官方接待。 市政廳正門上方的鍍金塑像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薩隆大主教; 在正門左側,有一尊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銅像。.
          市政廳
                         Hans Christian  Andersen(2/4/1805-4/8/1875)
     廣場周圍最古老的建築物是夏洛特堡宮(Charlottenborg Slot)。它曾一度成為皇宮;十八世紀末葉毀於一場大火,後曾反覆重建、改建。現在的宮殿為1928年完成的巴洛克式建築,是丹麥中央政府的辦公處,丹麥議會所在地,因此也稱為「議會大廈」,建築相當雄偉。首相辦公室、丹麥最高法院都設在宮內,丹麥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設有一間辦公室。也就是說,丹麥的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機構均以此作為總部,使得克里斯蒂安堡宮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容納一個國家所有三大政府機構的建築。
            夏洛特堡宮
     再往旁邊走則是「舊股票交易中心(Børsen)。現在的宮殿為1928年完成的巴洛克式建築。 這是一棟建於十七世紀的古老建築。這棟建築物最特別的就是那個高五十八公尺、螺旋狀的尖塔。上面其實是四條龍的尾巴所纏繞起來而成的尖塔,非常有神話氣質。目前內部則作為丹麥國家貿易局的辨公地點。
            丹麥國會大廈,首相辦公室,舊股票交易中心(Børsen)1/65
     步行街的另一頭,是遙遙相對的國王新廣場(Kongens Nytorv)。按照當時的城市規劃,國王新廣場是連接新城與老城之間的樞紐。新廣場建於三百多年前,其多邊形狀無規可循。位於廣場中央的綠地,矗立著克里斯蒂安五世國王騎馬的銅像,組成一幅和諧畫圖。
           國王新廣場 1/65
     興建於17世紀的圓塔形天文觀測台(又稱圓塔),是歐洲迄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台。 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四世修建圓塔前,丹麥已因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那(Tycho Brahe)顯赫的天文學成就而蜚聲國際。 1601年第谷
布拉赫逝世時,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希望第谷•布拉赫未竟的事業能得以繼續,便下令修建了圓塔。
                   圓塔形天文觀測台(又稱圓塔)1/65 
      Lead God(YHWH), the right teaching and justice into the heart of the crowned King Christian IV, 1642  願神(耶和華),在加冕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心中導入正道和公義,1642
                       沿著螺旋斜梯往上走 
                    哥本哈根景緻一覽無遺 
      循著長達2685米、距塔中心僅85.5米遠的螺旋斜梯往上走,可以到達觀景台。 這就意味著,雖然圓塔只有36米高,遊客卻要走過209米的路程才能登頂。在觀景平台上,哥本哈根老城區的景緻一覽無遺。
     在哥本哈根港口的長堤公園(Langelinie)裡,吉菲昂女神噴泉(Gefion Fountain)和小美人魚銅像一樣聞名。
     美人魚雕像係丹麥雕塑家愛德華·•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在1912年,受到嘉士伯創辦人的兒子卡爾•雅布克森(Carl Jacobsen)的委託,根據安徒生童話並以妻子愛琳•埃里克森(Eline Eriksen)為藍本雕塑而成。
        小美人魚靜靜坐在一塊花崗岩上
       4/67
         1/85
      美人魚為了愛情,甘願失去聲音,用自己的尾巴和邪惡的海巫婆交換雙腿這個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是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36 撰寫的。銅像的模特兒原本囑意丹麥首席芭蕾舞者普萊絲 (Ellen Price),但她拒絕裸身。最後小美人魚的身體以艾瑞克森的妻子為模型,而銅像頭部則以普萊絲的面容作為依據。普萊絲1909年青春貌美,1967年卻白髮蒼蒼,可見時光不饒人。
普萊絲1909年
                   普萊絲1967年,89歲,仍愛蹲在石上望海
      新港(Nyhavn) 岸邊色彩豐富的舊建築、鱗次櫛比的啤酒屋和餐廳、運河裡豎著桅杆的各種木船,使之成為最能品味到哥本哈根風情的地方。 
            新港(Nyhavn) 
      吉菲昂噴泉 (Gefionspringvandet)是一個大型噴泉,由吉菲昂女神和四條牛及套犁等一組銅塑組成,係丹麥雕塑家昂拉斯•蓬高(Anders Bungaard)所鑄造,整個銅塑費時約十年,於1908年竣工並揭幕。根據古代傳說, 吉菲昂要將西蘭島犁出瑞典。 瑞典國王 Gylfe 答應她,但只賜予她一天一夜所能犁出的土地。吉菲昂於是借用了四頭公牛的助力,并她將她的四個兒子變為力大無比的公牛,讓他們朝深處犁地,從而抬起土地,並將土地拉到海裡。 這就是西蘭島的由來。 瑞典的 Vännern 湖的形狀與西蘭島近似,從而證明了這個故事一定程度上的真實性,云云。
            Gefion Fountain by Anders Bundgard.The fountain was donated to the city of Copenhagen by the Carlsberg Foundatio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brewery’s 50-year anniversary
       It features a large-scale group of animal figures being driven by the legendary Norse goddess, Gefjun.
        The sculpture on top of the fountain is based on an old nordic legend, how the goddess Gefion transformed her 4 sons to oxes and plowed a big area out of the swedish ground
          1/65
      阿瑪蓮堡(Amalienborg Slot)王宮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部厄勒海峽之濱,是丹麥王室的主要宮殿。現任國王瑪格麗特女王二世就居住在這裡。 哥本哈根也因為有女皇的居住,而被稱之為“女皇之城”。十八世紀中葉,皇室一直居住在克里斯欽堡內。 當時,菲特烈五世國王決定建造一個新的城市中心,並將阿瑪蓮堡宮所在地劃分在此。 他將地皮贈給當時的四大貴族,要求四家貴族各建造一個一模一樣的宮殿,合併形成一個龐大的宮殿系統。 宮殿由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Nicolai Eigtved)設計,在1754年至1760年期間相繼建成,最後建造成四座宮殿互相圍繞,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的格局。 並於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Saly)為菲特烈五世國王製作了一尊騎馬銅像,安放在廣場中央。
  
            阿瑪蓮堡  1/65

                    菲特烈五世騎馬銅像
      丹瑞兩國時有交戰,高下灣戰役(Battle of Køge Bay)發生在 1677年 7月1–2日,被視為丹麥的海軍歷史上最大的海戰的勝利。
          The Battle of Køge Bay was a naval battle between Denmark-Norway and Sweden that took place in the bay of Køge 1–2 July 1677, during the Scanian War.
            It resulted in Denmark's perhaps greatest naval victory.
  1967年參觀了不少教堂

   



























管風琴教堂(Grundtvigs Kirke)是哥本哈根一座教堂,為了紀念丹麥神學家、作家和詩人格倫特維而建造。因造型象管風琴而被稱為管風琴教堂。 
































4/67


Frederick's Church (Frederiks Kirke), popularly known as The Marble Church ( Marmorkirken) 

      1981年是 應丹麥差會之邀,協助他們編輯中國教會特刊 。
      丹麥差會 4/67

 1                 9/81
     弗雷登斯堡王宮(Fredensborg Slot)位於丹麥西蘭島埃斯魯姆湖 (Lake Esrum )東岸,稱為「和平宮」,因為1722年宮殿建成時,北方大戰(The Great Northern Wa)r剛好結束。這是丹麥王室在春季和秋季的居所,也是王室最常居住的宮殿。宮殿和宮殿花園整體體現了法國巴洛克風格, 大有凡爾賽宮花園原始風格的特徵,通常被人稱之為丹麥的凡爾賽宮。








         南非同學 4/19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