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希臘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由於古希臘文明對羅馬帝國有過重大影響,後者將前者的文明吸收並帶到環地中海和歐洲的許多地區。因此一般認為古希臘文明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礎。
所謂古希臘,是指從公元前8世紀的古風時期(Archaic ,又稱遠古時期)開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羅馬共和國征服之前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但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Mycenaean)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Dorians)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從此進入「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領導下,在兩次的波希戰爭取勝之後,並在前5世紀到前4世紀之間,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爆發前的這段時期達到鼎盛,稱作「黃金時期」。其後希臘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臘化文明更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亞的大片地區擴散。
現在要談一談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古文明,那就是公元前3650年—前1400年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發展的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
米諾斯王宮木製模型
現在要談一談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古文明,那就是公元前3650年—前1400年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發展的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
米諾斯王宮木製模型
「米諾斯」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Minos)。據荷馬史詩《奧德賽》描述,米諾斯被征伐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變得暴虐專橫且狂妄自大,不再對諸神頂禮膜拜,宙斯於是決定對他施以懲罰,將他的妻子與公牛私通並生下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名為米諾陶洛斯(Minotaur)。為了遮醜,米諾斯將他關在一座迷宮中。後來,在一次泛雅典娜節運動會中,雅典人殺了勝利者米諾斯的兒子,米諾斯便出兵攻打雅典,討回血債。雅典敵不過米諾斯,只好答應他的要求,每年送上七對少男少女做為牛怪的食物。有一年,雅典王子提修斯自告奮勇成為七位少男之一,並在米諾斯的女兒的幫助下,順利除掉牛怪,帶著其他的少男少女逃出迷宮。
但英國考古學家愛文斯(Arthur Evans)不輕信神話故事,認為米諾斯生性殘暴且樹敵甚多,極有可能會打造一座刺客進不來的複雜宮殿。他走遍了全島,進行詳細的考察。他驚奇地發現,島上商店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古代雕刻印石,當地人把它們當作護身符,視如珍寶。愛文思還發現了一些宮廷與市鎮的遺跡和遺物,使他愈來愈堅信,克里特的地下埋藏著考古學上的重大秘密,決定在克里特島北面的克諾索斯( Knossos)挖掘。經過多年的努力,米諾斯王宮終於出土。1900年4月5日,愛文思在王宮遺址中發現了一副壁畫,顏色歷經千年依然鮮豔。這個優雅的黑髮人像,傳說中的「米諾斯人」,一種神秘文明(米諾斯文明)的創造者,當時已知使用青銅器與製陶,並影響了愛琴海島嶼和希臘半島的其他民族。因此,愛文斯將這個最為宏偉壯觀的遺址所代表的文明稱為「米諾斯文明」。
牛怪半身像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Athens)
牛怪半身像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Athens)
根據維基,米諾斯王宮約建於公元前2000年,佔地面積達22000多平方公尺,王宮四周的各種建築物呈放射狀向外延伸。一些豪華的住宅裡面還有冷熱水管俱全的浴室,旁邊也有極為簡陋的小屋和茅舍。從東宮至西宮,有王后寢宮、雙斧宮、國寶殿、樓房、貯藏室、倉庫等大小約1500多間宮室,並由一扇扇重門將整座建築物連接在一起。長形的中央庭院約佔地1400多平方公尺,把東宮和西宮結合一起。房屋和院落之間曲折多變,多級石階又使樓上樓下變得高低暢通、錯落有致,建築廊道迂迴、宮室交替,進入之後即很難找到出口,牆上還有歷經3000多年的壁畫,而且剛出土時仍是色澤鮮豔。牆上的壁畫有鬥牛戲的內容,相當符合希臘神話中所說的南海迷宮和迷宮飼養的吃童男童女的人頭牛身怪物的情節。裡面更是挖掘出為數眾多的藝術品,有雕刻、壁畫以及許多跟宗教有關的文物。
門樓 (Grand Propylaea) 18/4/2007
彈藥庫及大陶缸( Magazine with giant pithoi)
獻祭的牛角
中庭(central court)王宮遺址
寶座宮室的潔淨盤
宮女
百合王子(Knossos, c. 1550 BC)
跳牛壁畫(公元前17 - 15世紀)
海豚壁畫
牛頭酒杯,黑色部分是黑皂石,兩隻角鍍金;公牛在米诺斯文化中是力量和豐盛的象徵
陶壺鑲金雙面斧
門樓 (Grand Propylaea) 18/4/2007
彈藥庫及大陶缸( Magazine with giant pithoi)
獻祭的牛角
中庭(central court)王宮遺址
寶座宮室的潔淨盤
宮女
百合王子(Knossos, c. 1550 BC)
跳牛壁畫(公元前17 - 15世紀)
海豚壁畫
牛頭酒杯,黑色部分是黑皂石,兩隻角鍍金;公牛在米诺斯文化中是力量和豐盛的象徵
陶壺鑲金雙面斧
米諾斯文明的一個特點是他們對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出土的壁畫和女祭司雕塑顯示了男人和婦女參與同一個體育項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學家相信米諾斯社會中男人和女人有著相同的地位。甚至繼承權有可能是母系的。壁畫有很多是描繪人群的,而性別由顏色來區分:男人的皮膚是紅褐色,而女人的則是白色。
執蛇女神 (公元前1600年)
執蛇女神 (公元前1600年)
斐斯托斯圓盤(Phaistos Disc)約於公元前2,000年製成,1908年7月發現於克里特島南部的斐斯托斯。圓盤的平均直徑為15厘米,平均厚度為一厘米,上面有至今未能釋讀的古文字。兩面分佈著45種不同符號,表示241個印記,如人形、魚、鳥,昆蟲、植物等等。這些印記呈螺旋分佈,並且由指圓盤中心的短線分成多組。圓盤的一面有122個印記,另一面有119個,初步判定是以印章的方式繪上。關於圓盤的用途眾說紛紜,甚至有人懷疑是一百年前的惡作劇。
有證據表明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米諾斯的麥子供應來自於黑海沿岸的農場。許多學者相信古代的王朝通常因為不善於經營貿易而崩塌,結果導致饑荒和人口的減小。同時,日臻成熟的鐵器漸漸取代銅器,米諾斯商人的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饑荒無法為貿易所緩解的時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有證據表明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米諾斯的麥子供應來自於黑海沿岸的農場。許多學者相信古代的王朝通常因為不善於經營貿易而崩塌,結果導致饑荒和人口的減小。同時,日臻成熟的鐵器漸漸取代銅器,米諾斯商人的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饑荒無法為貿易所緩解的時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個理論指出,公元前1470年前後,桑托林火山大爆發,觸發了一次駭人聽聞的大海嘯。這次海嘯給地中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希臘沿海及其島嶼居民點均遭摧毀,克里特島上的村鎮蕩然無存。米諾斯文明消失了,克諾索斯王國不復存在。於是,克諾索斯王國就成了一個遙遠的記憶,而米諾斯文明也逐漸被人們所淡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