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僅次於柏林、漢堡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法蘭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它是德國最大的州 -- 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享譽世界的「啤酒之都」,但它也是二十世紀德國「政治動盪中心」,納粹發蹟之地。
慕尼黑在人們的心目中之所以留下不愉快的記憶,正是因爲它是希特勒發蹟之地。希特勒曾在這裡建立最初的法西斯武裝衝鋒隊和黨衛軍。1920年2月在這裡成立國社黨,所以納粹將之稱為「運動首都」(Hauptstadt der Bewegung)。1933 年納粹黨在德國掌權後,總部又設在慕尼黑,現在國王廣場(Königsplatz)附近還留有當年的建築群與元首行館(Führerbauten)。在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和納粹黨統治下的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史稱「第三帝國」其間,慕尼黑實際上是納粹運動的精神首都。
「運動首都」
問題是:為什麼這種意識形態偏偏會在慕尼黑誕生?原因很多。有人歸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民的心情沮喪,凡爾賽條約的枷鎖,通脹引發的困境,與及1918/19後不同族裔和其他激進的反民主自由思潮。然而,其中難道沒有慕尼黑自己的特別因素?納粹運動的誕生和慕尼黑文化之間是否有關聯呢?今天在巴伐利亞某些地方的宮廷釀酒館(Hofbräuhaus),人人手捧能裝一公升啤酒的陶瓷大杯,硬是一杯一杯大口吞下,盡情暢飲,飲得紅光滿面,高談闊論,一片歡騰。那股充滿自信的地方主義,目空一切,大有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態勢;他們聽到粗俗猥亵的笑料,更拍腿歡呼,忘乎所以。所謂見微知著,對於這個族群的性格,已可略知一二了。事實上正是啤酒、狂歡和無拘無束的氛圍煽動起民族復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令到第一批納粹黨徒情緒高漲。1923年,希特勒慫恿他的支持者,從啤酒館出發,遊行到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上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發動「啤酒館政變」,因為那邊是納粹黨的「精神」中樞。
「運動首都」
問題是:為什麼這種意識形態偏偏會在慕尼黑誕生?原因很多。有人歸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民的心情沮喪,凡爾賽條約的枷鎖,通脹引發的困境,與及1918/19後不同族裔和其他激進的反民主自由思潮。然而,其中難道沒有慕尼黑自己的特別因素?納粹運動的誕生和慕尼黑文化之間是否有關聯呢?今天在巴伐利亞某些地方的宮廷釀酒館(Hofbräuhaus),人人手捧能裝一公升啤酒的陶瓷大杯,硬是一杯一杯大口吞下,盡情暢飲,飲得紅光滿面,高談闊論,一片歡騰。那股充滿自信的地方主義,目空一切,大有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態勢;他們聽到粗俗猥亵的笑料,更拍腿歡呼,忘乎所以。所謂見微知著,對於這個族群的性格,已可略知一二了。事實上正是啤酒、狂歡和無拘無束的氛圍煽動起民族復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令到第一批納粹黨徒情緒高漲。1923年,希特勒慫恿他的支持者,從啤酒館出發,遊行到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上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發動「啤酒館政變」,因為那邊是納粹黨的「精神」中樞。
啤酒、狂歡和無拘無束的氛圍 Oktoberfest 啤酒節 10/85
慕尼黑宮廷釀酒館。1923年11月9日上午,納粹試圖接管巴伐利亞的努力的一部分,通常稱為啤酒館政變。
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從啤酒館出發,遊行到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上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發動「啤酒館政變」。
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從啤酒館出發,遊行到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上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發動「啤酒館政變」。
現在讓我們到國王廣場走一走。 這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是根據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的命令建造。這位古典藝術的愛好者,在王儲時代就開始收購藝術品,尤其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珍寶。婚後不久,他倡議興建古代雕塑展覽館(Glyptothek),用於展覽他收藏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登基後他將慕尼黑建設成一個藝術的城市.。1853年又興建新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
新繪畫陳列館主要收藏18世紀和19世紀歐洲藝術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收藏19世紀藝術品的美術館之一。新繪畫陳列館連同老繪畫陳列館(Alte Pinakothek)和現代藝術陳列館(Pinakothek der Moderne)構成慕尼黑的藝術區(Kunstareal)。
路德維希一世支持希臘的獨立戰爭,1832年,他的次子奧托(Otto)被選為希臘國王。為了紀念奧托一世登基,成為近代希臘開國君主,便於1862年建造一座仿造自雅典衛城古城門(Propylaea)的多立克柱式(Doric)山門和一座愛奧尼亞柱式(Ionic)的古代雕塑展覽館。科林斯柱式的州立文物博物館則由薜百蘭(Georg Friedich Ziebland)設計,在其後面便是聖玻尼法修道院。
Propylaea (left) and Glyptothek (right) at the Königsplatz 左:山門;右:古代雕塑展覽館 2001攝
山門是凹字型的建築,六根圓柱,三角形屋頂,内裡衽飾以浮雕。六根圓柱中間是一條通道;主樓兩邊各一個長方形的塔樓,中間有一條通道。兩邊塔樓三分之二處,各飾以長條浮雕。它與古代雕塑展覽館融匯為一體,形成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古代雕塑展覽館用於展覽古希臘、古羅馬雕塑 2001
老繪畫陳列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也是收藏早期「繪畫大師」作品最著名美術館之一。它收藏了從中世紀至18世紀中葉的畫家作品,是巴伐利亞國家繪畫博物館的一部分 。
納粹德國時期,國王廣場成為納粹黨集會場所,東部建起兩座光榮廟,安放1923年啤酒館政變中喪生的16名納粹遺體,這兩座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都被摧毀。建築師嵯斯特(Paul Troost)在廟旁建造的兩座納粹黨建築至今尚存,1938年在其中一座建築內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Ehrentempel in November 1936 光榮廟
Propylaea (left) and Glyptothek (right) at the Königsplatz 左:山門;右:古代雕塑展覽館 2001攝
山門是凹字型的建築,六根圓柱,三角形屋頂,内裡衽飾以浮雕。六根圓柱中間是一條通道;主樓兩邊各一個長方形的塔樓,中間有一條通道。兩邊塔樓三分之二處,各飾以長條浮雕。它與古代雕塑展覽館融匯為一體,形成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古代雕塑展覽館用於展覽古希臘、古羅馬雕塑 2001
老繪畫陳列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也是收藏早期「繪畫大師」作品最著名美術館之一。它收藏了從中世紀至18世紀中葉的畫家作品,是巴伐利亞國家繪畫博物館的一部分 。
Ehrentempel in November 1936 光榮廟
沿著布林納街(Brienner Strasse)向東南走,可見元首行館(Führerbau),今為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的院館,那是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作來與國內外政治要員的宴會場所。1931年開始著手設計,1937年落成。1938年用來舉辦慕尼黑會議,1940年希特勒會見墨索里尼商討對法戰事及1941年會見羅馬尼亞總理揚·安東內斯庫(Ion Antonescu,羅馬尼亞的獨裁者)。1945年則作為納粹從歐洲戰場各地所搜刮的藝術品收集點的行政大樓及儲存倉庫,包含戈林的私人收藏及預計設於林茲(Linz)元首博物館的展出品。
元首行館今為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
離行館不遠有一座「褐宮」(Braunes Haus),之所稱為「褐宮」,是因為納粹黨員身穿褐色的制服。戰爭期間建築被炸毀,到了2005年,巴伐利亞政府決定將「褐宮」的遺址改建為檔案中心。到了201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慕尼黑納粹檔案中心終於建成,並於4月30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納粹檔案中心的建成填補了慕尼黑市多年來的一個空白,是該市對待納粹歷史的一個明顯標誌。慕尼黑市長迪特爾·賴特爾(Dieterreiter)表示:「不讓歷史重演是我們的最高目標」。
褐宮(Braunes Haus)是國社黨)的全國總部,位於德國布林納街45號。其名稱來自於黨員制服的顏色,始建於1828年。
褐宮(Braunes Haus)是國社黨)的全國總部,位於德國布林納街45號。其名稱來自於黨員制服的顏色,始建於1828年。
自由人小心駕駛,這裡不歡迎猶太人
"Den dreyssig tausend Bayern die im russischen Kriege den Tod fanden", "Auch sie starben für des Vaterlandes Befreyung", "Errichtet von Ludwig I Koenig von Bayern“ und schliesslich Vollendet am XVIII October “.「三萬拜仁人在俄羅斯戰爭中戰死」,「他們死也是為了拯救祖國」,「拜仁王路德維希一世王立」,「1833年19月18日竣工」。
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廣場與其東側科林斯柱式的慕尼黑國家劇院,同時在1818年創建。 廣場西側則是中產階級住宅。 廣場北側為慕尼黑王宮的國王殿(Königsbau),模仿了佛羅倫薩的彼提宮 (Palazzo Pitti)。 王宮劇院(Residenz Theatre)的立面位於國王殿與國家劇院之間。 廣場南側是特林-耶滕巴赫宮(Palais Törring-Jettenbach)的新文藝復興拱廊。
靠近音樂廳廣場的一個地鐵站,有一座獻給納粹主義受害者的黑色石碑。之所以選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曾是蓋世太保中心(Gestapo Center)。換言之,千千萬萬的人在送往集中營之前,便是在這裡受審,受折磨。碑文刻上:"Den Opfern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Gewaltherrschaft”(獻給國社主義獨裁統治的受害者).
納粹主義受害者紀念碑
靠近音樂廳廣場的一個地鐵站,有一座獻給納粹主義受害者的黑色石碑。之所以選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曾是蓋世太保中心(Gestapo Center)。換言之,千千萬萬的人在送往集中營之前,便是在這裡受審,受折磨。碑文刻上:"Den Opfern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Gewaltherrschaft”(獻給國社主義獨裁統治的受害者).
納粹主義受害者紀念碑
辛提人(Sinti)和羅姆人(Roma)源於印度,在歐洲生活了幾個世紀。常人稱之為吉卜賽人,實誤。在大屠殺(Holocaust)期間,他們遭受種族滅絕,大概死了五十萬。更者,戰後倖存者得不到當局承認殺戮,亦沒有獲得賠償。慕尼克立這個紀念碑,就是紀念從1933年到1945年在奧斯威辛及歐洲其他集中營被納粹主義者謀殺的辛提人和羅姆人。
"Zum Gedenken an die Von 1933-1945 ermordeten Münchener Sinti u. Roma. Sie wurden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Völkermordes in Auschwitz und den anderen Vernichtungsstätten in Europa.「紀念慕尼克從1933年到1945年在奧斯威辛及歐洲其他集中營被納粹主義者謀殺的辛提人和羅姆人」。
"Zum Gedenken an die Von 1933-1945 ermordeten Münchener Sinti u. Roma. Sie wurden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Völkermordes in Auschwitz und den anderen Vernichtungsstätten in Europa.「紀念慕尼克從1933年到1945年在奧斯威辛及歐洲其他集中營被納粹主義者謀殺的辛提人和羅姆人」。
1923年11月9日上午,在統帥堂發生了巴伐利亞警察與希特勒的追隨者之間的對抗。警察責令停止非法組織的遊行,但是遊行者繼續向前,警察感到威脅,並且開火。四名警察和十六名遊行者死亡,多人受傷,其中包括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1893-1946)。結果,希特勒被逮捕並判處徒刑,通常稱為啤酒館暴動。統帥堂每年都舉行紀念政變儀式。
納粹紀念政變
"Und Ihr habt doch gesiegt"" 你們反正已經嬴了"。是乎?究竟誰笑到最後?
納粹紀念政變
"Und Ihr habt doch gesiegt"" 你們反正已經嬴了"。是乎?究竟誰笑到最後?
從國王廣場沿女神街便可直達女神堡,或譯寧芬堡(Schloss Nymphenburg),那是一座巴洛克式宮殿,巴伐利亞統治者的夏宮,於1675年落成。這座宮殿是選帝侯斐迪南瑪里亞(Ferdinand Maria)和妻子阿德萊德(Adelheid von Savoyen) 1664年邀請了一批意大利建築師和藝術家建造,以慶祝王室繼承人——兒子選帝侯、子爵馬克西米里安二世(Maximilian II Emanuel)的出生。同時建造的還有同為巴洛克式的鐵阿提納教堂。
女神堡離不開納粹的魔掌。從1936年夏天到1939年,女神堡每年都要舉行四次「亞馬遜之夜」(De Nacht van de Amazonen),以彰顯當地納粹領導人韋伯(Christian Weber)的全能統治。他其實是小人得志,飛上枝頭變鳳凰。由默默無聞的馬伕,轉變為希特勒的密友,黨衛軍隊長 ,慕尼黑的實際統治者。1936年7月首演,當地記者忙得不可開交,咸稱這樣「耀眼的慶祝活動,慕尼黑從未一見」。巨型火炬,格鬥表演,看台上綻放出來的熱情,韋伯樂不可支。他安排德國女孩聯盟或德國少女樂隊,所謂「希特勒姑娘」,赤身露體騎馬穿過宮殿公園。無怪有人直斥他是「老鴇」,臭名昭著的納粹「 打手」了。
當日的海報
" 希特勒姑娘"
當日的海報
" 希特勒姑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